首页 理论教育 微博的崛起:传播方式的变革

微博的崛起:传播方式的变革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4年11月4日,网易微博宣布将正式关闭,将用户迁移至旗下的LOAFER,同年12月5日,凤凰微博宣布关闭。其他诸如搜狐微博、人民微博,虽未明确表示关闭微博,但是已成奄奄一息之态。首先,在传播主体上,微博赋予了每个注册了微博的用户传播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了传播者的大众化。其次,传播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其二则表现在微博语境下,传播的客体不再全盘接受所有信息,而是具有了质疑的可能。

微博的崛起:传播方式的变革

微博(Weibo)是微型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用户利用微博可以实现即时分享与社交。

(一)微博的产生与发展

微博最早的鼻祖是美国的Twitter。2006年,Twitter由杰克·多西、伊万·威廉姆斯和比兹·斯通创办。2007年,Twitter在美国South By Southwest音乐节上第一次吸引了公众的眼球,并于当年获得了全美互动网络大奖。

国内的微博中,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影响力较大。由于新浪微博的发展现状远胜于其他微博,因此,目前微博一般用来指代新浪微博。

1.微博的发展与红火

2009年是Twitter发展迅速、用户量迅速增长的关键一年。随着其知名度的增大和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Twitter的业务和目标也在不断扩大,用户体验不断提升。Twitter是目前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信息量最大的微博应用,支持英语日语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十多种语言版本,并且语言版本还在不断发展。正是在2009年8月,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国内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门户网站,微博正式进入网民的视野。此后,国内其他家门户网站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微博产品,网易微博、人民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先后开放用户注册。一时间,微博产品风靡整个互联网圈,主流门户网站基本都在布局微博,因而2010年也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Twitter不仅在诸多重要场合比如洛杉矶地震孟买袭击事件、奥巴马竞选中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也吸引了各个领域的许多知名人士。美国的奥巴马、俄罗斯的梅德韦杰夫、法国的萨科齐、英国的卡梅伦、韩国的李明博等都在Twitter开通了个人账号;歌手麦当娜、知名脱口秀主持人奧普拉等娱乐明星也是Twitter的人气用户;此外还吸引了体育界明星、众多商家企业的青睐。

而在国内,新浪微博的风头也曾一时无两。它不仅吸引了众多名人,还有诸多政府部门、相关领导、企事业单位、媒体单位纷纷入驻,微博一度成为网民讨论时政经济、八卦,媒体发布新闻资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营销的大平台。在微博中诞生的各种网络热词也迅速走红网络,通过微博曝光的许多事件经常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微博效应热火朝天。

2.微博由盛转衰

2011年是国内微博用户实现井喷式增长的一年,我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5亿,微博花了一年时间成为近一半中国网民使用的重要互联网应用。

2013年,微博的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均出现大幅下降。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2.81亿,较2012年底减少2783万。这折射出并不乐观的微博发展情况:一方面,基于社交网络营销的商业化并不理想,盈利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导致微博用户量下降。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在减少使用微博的人中,有37.4%的用户转移到了微信。

尽管提供微博的门户很多,但除了腾讯微博通过一键互通功能,实现与腾讯旗下王牌产品QQ、QQ空间的互通,曾一度能与新浪微博抗衡外,其他微博基本都是昙花一现,甚至走向关闭的结局。2014年11月4日,网易微博宣布将正式关闭,将用户迁移至旗下的LOAFER,同年12月5日,凤凰微博宣布关闭。其他诸如搜狐微博、人民微博,虽未明确表示关闭微博,但是已成奄奄一息之态。用户群体主要向新浪微博倾斜,新浪一家独大的格局形成。

2014年3月,新浪微博改名“微博”二字,并于当年4月17日,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微博在已经走向下坡路的时候逆风上市。

尽管微博已经上市,但是随着微信、易信等新型移动互联网应用兴起,微博的发展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无论是微博用户数还是活跃人数,都呈下降趋势,业界对微博的未来也开始唱衰。(www.xing528.com)

在全球范围来说,Twitter的发展仍然比较红火。Twitter目前已经比较成熟的盈利模式包括实时搜索、高级账户收费、移动与客户端服务、平台开放与合作、战略合作、广告等,随着其开放平台更加成熟,Twitter未来的商业价值仍然非常巨大。

(二)微博带来传播生态的变革

尽管博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传播的生态,然而到了微博时代,才真正地革了传统传播媒介的命。无论是Twitter还是国内的新浪微博,其特点都大同小异。同样作为开放的社交化媒体,也具有兼容性和网状交叉扩散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效率,因此其对传播生态带来的变革也是相似的。

微博实现了传播主体由精英传播到平民传播;传播内容由统一生产到个性化生产;传播过程从单向到互动;传播效果呈病毒式扩散。

首先,在传播主体上,微博赋予了每个注册了微博的用户传播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了传播者的大众化。以往被大众媒介所掌握的传播杈利被下放,在这种环境下能明显提高传播者的自主性。而且传受双方之间的界限被打破,传者既是受者,受者也可以成为传者,二者之间交错融合。

其次,传播的内容发生了改变。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大众媒介对信息有一个取舍和加工的“把关人”过程,是一种统一生产的内容。而在微博环境下,普通用户发布微博几乎是零门槛,用户可以自己创作内容,微博上的热议事件往往还能吸引大众媒介跟进报道。但是,零门槛的发布方式也使得微博平台上的内容碎片化,缺乏规范和严谨,甚至内容失真或不符合社会规范,造成网络谣言。

再次,传播过程也发生了改变,传统的传播环境下,传者向受者的传播过程是一种单向流动、点对面的传播。微博的出现则提供了一种以互动和交流为突出优势的新的传播平台。传播的主体和传播的客体之间可以通过微博的转发、评论、点赞、私信等功能进行及时的、点对点的交流和互动。并且在微博平台上,由于微博用户可以添加自己的观点以后进行转发,因此微博信息除了一对一、一对多的传播外,还可以实现多对多的传播,微博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结合。

最后,传播的效果也发生了改变。其一表现为传播的病毒式扩散效果,微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信息的发布、传播都非常迅速、高效,甚至能产生病毒式的扩散效果。其二则表现在微博语境下,传播的客体不再全盘接受所有信息,而是具有了质疑的可能。一旦他们对微博中的某些信息抱有怀疑态度时,他们可以直接评论或转发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甚至通过自己的例证去否定权威

(三)微博提升话语权

微博的兴起削弱了传统媒体舆论控制的能力,提升了公众的话语权,从而建立起媒介话语的新秩序。

话语权有两层含义:“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简单来说就是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我的表达有一定的影响力。后者隐含着一种一定要达到某种效果,使“权利”得到保障的蕴意。媒介的形态与结构和话语权之间关联紧密,甚至可以认为谁掌握了媒介,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互联网的自由性、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匿名性,为人们广泛参与公共事务、和表达自我的利益诉求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话语产生的土壤更加肥沃。尤其是在微博兴起的互联网媒介环境下,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绝对垄断地位被打破,话语间互动的维度、频度、广度和深度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媒体控制话语权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议程设置,传统媒体环境下,是媒介议程影响公众议程;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网民的讨论热点一旦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媒体出于追逐社会热点的职业本能,就会对这些网民讨论的焦点话题跟进报道和考证,也就是说公众议程会反向影响媒介议程。这就直接对传统媒体话语权的作用机制之一形成了直接的冲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