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时复习之后,是否就万事大吉,只等以后要用的时候,向记忆库里索取就行了呢?那也不行,因为按照遗忘消退说,贮存的信息强度有自动减弱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趋势的发展,惟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经常进行复习。马克思在学习上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每隔2~3年就要把他做的笔记、札记和书本上划有杠杠的地方重新阅读一遍,使重要的材料做到经常复习。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能背诵“十三经”,这并不是他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力,而是经常复习的结果。他每年要用3个月的时间复习读过的书,其余时间则用来读新书。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是很有道理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是经常复习的意思。
那么,这个“经常”以什么为尺度,复习多少次合适呢?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也需要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另外,记忆的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需要复习的次数也不同。随着记忆力的提高,复习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复习的时间或遍数也可以逐渐减少。不然,只管多复习,多用时间,没机会学新内容,忘了提高学习效率,也不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该订个计划,把时间的分配和学习内容的分配安排好。(www.xing528.com)
首先,要有个日程表,然后照章办事,当日事当日毕,复习中适当休息,清醒大脑,消除疲劳,每天复习内容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像有些学生那样拼一天,玩两天,要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注意学习材料的性质,最好文理相间,不使相近材料在记忆中产生互相抑制作用。有的学生之所以在考试时发生张冠李戴、把题答串的笑话,有很大原因是在复习时没注意上述这一点,把相近内容记混,考试时心里拿不准,只好乱答一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