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驻法国记者顾玉清指出,萨科齐对非洲实行的新政策其实并不新,而是上届希拉克政府对非洲思路的一种延续,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法国尽可能尊重非洲的发展模式,避免继续指手画脚,将传统的不平等关系提升到一种“新型合作架构”,以建立一种同非洲国家发展合作的新基础和新现实关系。二是放弃军事干预,不再充当“非洲宪兵”的角色,帮助非洲国家建立维和机制。法国多次出兵干预非洲国家的政局,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被指责为在非洲推行“新殖民主义”。法国最近与一些非洲国家签订新的不干预“防卫协议”,意在树立“超脱”和“中立”形象。三是扩大合作范围,面向整个非洲。从希拉克到萨科齐,他们都分别访问过非洲的英语或阿拉伯语国家,力图打破法非关系的传统模式,将援助与合作的范围扩大到整个非洲。[94]
2008年金融危机后,日趋务实的法国新总统萨科齐在法国国内形势和非洲新形势面前为维护法国利益,急欲调整对非洲政策,改善与非洲国家关系,重新树立在非洲国家面前的形象。萨科齐重新梳理法非关系,对非洲展开密集外交,重新制定对非政策,以图为法国在非洲的长远利益建立新的基础。
萨科齐时期,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力量相比以前缩减了不少。萨科齐在非洲裁减军事基地,撤回驻军,表面上看,是萨科齐要同非洲国家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象征,实际上是萨科齐受迫于形势,不得已而为之。调整驻非军事力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防预算压力和民众质疑压力。在法国,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国力严重衰弱,法国公众对在非洲驻军提出种种质疑,在海外,阿比让基地发生的军事冲突和遭遇的挫折,给国防预算带来了沉重负担。调整驻非军事力量的另一个原因是萨科齐考虑把有限的军事力量投放到对经济恢复最有用的地域、全球能源安全的战略重心——海湾地区,特别是霍尔木兹海峡。比如2009年5月26日,正在阿联酋访问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在阿布扎比出席了法国永久性海军基地的建成启用仪式。这是法国“二战”后所建立的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也是除非洲外,法国在海湾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海军基地。[95](www.xing528.com)
2011年以来,非洲的利比亚和科特迪瓦国内政局激烈动荡并引发军事冲突。法国外交又有了惊人之举,萨科齐重启冒险外交,启动军事介入。法国在其曾经的殖民地国家——利比亚和科特迪瓦发动的两场战役暗示了法国并不会无视自己后花园的政治动荡,也不会轻易退出这一传统的势力范围和能源大后方。以法国为核心的多国部队打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奥德赛黎明”尚未结束,法国驻科特迪瓦的独角兽部队已对科特迪瓦前总统巴博(Laurent Gbagbo)阵营展开军事行动。这一战事成为法国一个月内继军事打击利比亚后的第二次境外军事行动,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争议。法国直接参与利比亚和科特迪瓦国内政局的争斗,其高调军事介入的积极程度远远超过了号称“世界警察”的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萨科齐直接卷入这两场战争,表明法国对非洲事务实行新干涉主义。[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