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外交理念:相对大国论及其核心内涵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外交理念:相对大国论及其核心内涵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1月18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为外国使节举行的元旦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一个“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2008年8月27日,萨科齐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再次阐述这个“相对大国论”。至于“相对大国论”在萨科齐外交理念中的地位,我们赞同李永成等学者的观点,认为“相对大国论”是萨科齐外交理念的集中体现,构成了萨科齐整个外交政策的大基底。“相对大国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构成了萨科齐外交理念的核心。

法国总统萨科齐的外交理念:相对大国论及其核心内涵

具体而言,萨科齐的“相对大国论”构成了萨科齐外交理念的核心,构成了萨科齐整个外交政策的大基底,萨科齐坚持“戴高乐主义”的精神实质,奉行务实原则,推行“现实主义”的外交政策;而萨科齐外交风格则表现出“意志主义(volontarisme,或译为唯意志论)”[13]、浓厚的经济外交色彩、实践主义和媒体化政治推广等特点。“相对大国论”的提出,对全球化的描述、对法国国家安全的新认识,以及对法国国际地位的再定义,基本反映了萨科齐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对法国自身的认识,是萨科齐的新国际格局观和对法国的新定位。萨科齐执政后的外交实践同第五共和国外交的传统和原则之间并未“决裂”,更为明显的反而是外交政策之间的继承性和延续性;萨科齐的许多主张和立场,直接来源于希拉克时期的外交政策,并在其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外交政策上奉行“现实主义”。

(一)相对大国论及其内涵

“我和其他一些人一样,相信只要联合在同一观念和意志下,法国就一定会成为伟大并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国家。”这是2007年8月27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使节会议上萨科齐的一段讲话,这是他当选法国总统以来首次就法国在世界扮演的角色提出的观点。坚信法国伟大,让世界听到法国的声音,是萨科齐外交政策的目标所在。

2008年1月18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为外国使节举行的元旦团拜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一个“相对大国时代”的新观念。媒体称之为萨科齐的“相对大国论(Puissances relatives)”。萨科齐认为:“在未来三四十年,我们将进入相对大国时代,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政治、经济领域日益崛起,俄罗斯逐渐恢复元气,为形成一个新的大国合唱的多极世界创造了条件,欧盟只要有政治意愿就可以在多极世界中成为最活跃的一极之一。”2008年8月27日,萨科齐在法国驻外使节会议上再次阐述这个“相对大国论”。萨科齐“相对大国时代论”的核心思想是当今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新兴国家的发展使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重新洗牌”,世界将进入为时数十年的“相对大国时代”。[14]

首先,“相对大国论”是萨科齐的时代观和世界格局观。萨科齐在讲话中说“我们已经脱离了1945年至1990年的两极世界,这个世界是稳定的,但并不公正”;“我们现在也不再是1991年至2001年的单极世界,像‘超级大国’这样的词几年前叫得很响,但如今已不再流行”[15]。但因为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的崛起,以及超级大国的相对衰落,国家间的实力差距在缩小,绝对意义上的、无可匹敌的世界大国很难再现,故称之为“相对大国”。这是萨科齐对当今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以及国际局势的判断和认识,反映了萨科齐的时代观和世界格局观。萨科齐提出,“敌人”和“对手”等概念已经过时,必须用“负责任的伙伴”意识来替代“竞争”和“角逐”意识,这表明了萨科齐对未来国际关系的判断,也构成了萨科齐调整法国外交政策的依据。

其次,萨科齐提到“欧盟只要有政治意愿就可以在多极世界中成为最活跃的一极之一”[16],反映了萨科齐对欧盟在未来国际关系中的定位,同时也表明了法国立足欧盟,跻身多极世界大国外交的意图和战略,也符合法国大国雄心和恢复法兰西荣耀的愿望。

再次,萨科齐强调“中国、印度、巴西等国在政治、经济领域日益崛起,俄罗斯逐渐恢复元气”反映了萨科齐对新兴国家的重视、承认与尊重,萨科齐充分意识到新兴经济国家崛起的现实和影响,认为新兴经济国家必将成为未来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力量,这一方面是对现实的承认,另一方面是在肯定新兴大国的地位的同时,强调新兴国家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最后,萨科齐提到超级大国的过时,指出了美国相对衰落的现实,[17]美国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下降,构成了法国调整对美关系的一个外部动因。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永成将萨科齐的外交战略总结为“软帝国主义”外交战略,他认为“软帝国主义”是萨科齐的外交大战略模式,其根本目标是担当世界领导者,理论基底是“相对大国时代论”,根本手段是“斡旋外交”和“价值观外交”……[18]我们认为,毫无疑问,追求大国地位和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是法国外交一大长期目标,但对于萨科齐而言,面对法国国家实力的下降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外交战略的目标定位,并不是世界领导者,那样显得好高骛远和不切实际。“欧盟只要有政治意愿就可以在多极世界中成为最活跃的一极之一”是萨科齐对欧盟和法国的未来国际地位的一个判断和法国依托欧盟去取得大国地位的一个思路。欧盟可能也只能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而作为欧盟中并非有着绝对领导地位(有学者认为德国日益成为欧洲的核心)的法国难以成为世界领导者。奉行务实原则的萨科齐的外交战略将法国定位为一般的大国,而不是等同于美国一样的“霸主”角色。

至于“相对大国论”在萨科齐外交理念中的地位,我们赞同李永成等学者的观点,认为“相对大国论”是萨科齐外交理念的集中体现,构成了萨科齐整个外交政策的大基底。“相对大国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构成了萨科齐外交理念的核心。(www.xing528.com)

(二)国家安全观

萨科齐担任法国总统后即着手对法国的国防和国家安全战略进行调整。2008年3月21日,萨科齐出席法国核潜艇“可畏号”下水仪式时发表题为“法国将拥有不到300枚核弹头”(l'arsenal de notre pays comportera“moins de 300 têtes”)[19]的讲话,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表达了法国关于国家安全、国防政策和核问题的立场和观念。从萨科齐的讲话可以清晰地看到萨科齐的新的法国安全观,以及调整国防政策重点和保持核威慑能力的法国国家安全战略。

对于法国和欧洲面临的安全威胁,萨科齐指出,“和平从未实现。大量恐怖活动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我们看到新强国、新野心、新威胁和新对抗正在出现。还有原料和能源争夺、技术用于攻击目的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危险。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上,我们的利益是没有边界的,即使地理上的疆界仍然存在”[20]。“我们1994年出台的国防白皮书得出冷战和海湾战争宣告结束的结论。然而自那以后,世界发生了变化,变得更不稳定、更加动荡、更加复杂。这并不是说世界一定比过去更加危险,但它的确比过去更加难以预测。”[21]萨科齐强调法国和欧洲的共同安全,认为“有史以来,我们的国家安全从未与我们的盟国和欧洲伙伴国有着如此密切的联系。我们的共同命运就是欧盟的命运,也是拥有共同价值观的所有国家的命运”[22]。萨科齐主张通过欧洲建设和北约组织来为欧洲安全提供保障,“我们建立起一个和平的欧洲”。

21世纪的新威胁使法国必须调整国防战略,制定新的《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以提出国家未来15年在国防、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的整体概念。在财政状态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承诺国防预算将保持现有水平,并给出兼顾法国安全、独立和财政自主的办法。认为保持核威慑能力是应对核扩散及其他威胁的首要能力。导弹防御能力是对核威慑的补充而非替代。核武器库只需满足战略需要,因此法国将削减1/3的空降部队、核武器、导弹和飞机的数量。裁军后法国的核弹头将不超过300枚。但集体安全和裁军的基础是相互性,呼吁所有核大国为核不扩散和其他方面的裁军作出努力。

萨科齐说:“作为国家元首和三军统帅,我的第一大任务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证法国、法国领土、法国人民和共和国机构的安全。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国家的独立和自主决策。”[23]他认为“核威慑是最高级别的保证。认识到这一点的重要性,是任何一位总统的重要职责”[24]。萨科齐特别提到伊朗核问题,他说“伊朗正在提高导弹的射程,人们对它的核计划非常怀疑。这关系到欧洲的安全。面对核扩散,国际社会应该团结一致、立场坚定”。

萨科齐认为,21世纪的新威胁使法国必须调整国防战略,制定新的《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以提出国家未来15年在国防、国家安全和利益方面的整体概念。在财政状态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承诺国防预算将保持现有水平,并给出兼顾法国安全、独立和财政自主的办法。认为保持核威慑能力是应对核扩散及其他威胁的首要能力。导弹防御能力是对核威慑的补充而非替代。核武器库只需满足战略需要,因此法国将削减1/3的空降部队、核武器、导弹和飞机的数量。裁军后法国的核弹头将不超过300枚。但集体安全和裁军的基础是相互性,呼吁所有核大国为核不扩散和其他方面的裁军作出努力。

2008年6月法国颁布了《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这是自1994年法国《防务白皮书》后的一份新的白皮书,标志着法国国防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大调整。正是在《国防与国家安全白皮书》的战略指导下,2009年4月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结构,并于随后的一年里,同英国建立全面的军事同盟关系。2010年11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和法国总统萨科齐签署了一项重大的军事合作协议,宣布结成军事同盟,“英法联军”再次成为了现实中的词汇。

白皮书认为,全球化是21世纪的主要特征,全球化塑造着国际关系,同时全球化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正是这些不确定性构成了对法国和欧洲的威胁。站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立场上,萨科齐对全球化的认识反映了法国等老牌西方国家发展模式对经济全球化的不适应和受到的冲击,它们在与新兴国家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因而更强调由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l'incertitude)。全球化使法国外交面临新的战略困境。我们认为法国所担忧的其实不是全球化本身,法国担忧的是世界战略重心逐渐向亚洲转移和西方大国特别是法国的相对衰落,并认为(西方)集体安全体系是脆弱的。“集体安全体系的脆弱”、“脆弱的国家和没有法治的地区爆发危机和战争成为国际安全体系面临的重大挑战,可能发生战略突袭和战略突破”。[25]这一判断成为法国安全和国家防务政策关注的重点,萨科齐带领法国重返北约以及史无前例地签订同英国在军事力量上的全面合作协议都是对此的应对表现。

此外,萨科齐在不同外交场合强调法国作为西方大家庭一员的属性。重返西方家庭,在思想意识上同西方阵营保持一致,通过接近美国来保证法国的影响力,这是萨科齐外交理念下“现实主义”外交策略的又一特征。萨科齐“明确肯定法国是西方大家庭一员”,“在世界失去方向盘,正向一个有待创建的秩序过渡时,十分关键的是要明明白白地弄清我们所属,以及对我们具有根本意义的价值观”,“只有明确为西方家庭成员,才可增强法国的信誉、空间和影响力”。[26]对于萨科齐强调法国“西方属性”的深层次原因,在邢骅《法国——丰赡多姿的文明 独树一帜的外交》对“在新形势下法国与欧洲兴起或复苏的西方中心主义思潮”的分析中可以找到答案。邢骅指出这种西方中心主义思潮认为全球化深入发展导致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群雄毕至,而西方以外的各路新兴力量都在不同程度上难以预判与掌控,甚至会危及西方利益。西方必须拢紧自身队伍,在美国势衰时反而要加强大西洋两岸团结,强调共同价值观,以西方价值观主导国际关系。[27]正是在这种“西方”意识的主导下,萨科齐向美国示好,重返北约,并与英国缔结了军事同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