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中国光伏产业的过程是从缓慢到快速,再到爆炸式发展的过程。[11]总体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在光伏产品制造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全球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商的十强中有四家是中国企业。[12]国内也有许多光伏企业注重国际化发展,陆续在美国、加拿大等地建立工厂,从而生产更质优价廉的产品抢占国际市场。[13]
然而,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企业过分追逐利润,大量涌入到光伏产业。光伏产业链中壁垒较高的是上游的高纯度多晶硅原材料生产,该环节的制造过程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耗能、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中国企业涌入这个环节有心无力,大部分企业进入的是资金和技术门槛低的中游产业,主要是电池组件生产。由于缺乏技术创新,中国企业的光伏组件产量虽大,但是竞争力不强,只能靠大规模生产降低价格进入市场。这也就很容易招致欧洲同类企业申请对中国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终导致海外市场的丢失。[14]
随着2011年的欧债危机爆发,欧盟对中国光伏组件产品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以及国内企业盲目上马光伏项目导致的产能过剩把曾经如火如荼的光伏产业拖入困难的境地。美国商务部在2012年3月也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作出反补贴调查的裁决,裁定征收中国企业重税,对于在艰难处境中发展的光伏企业而言,这无疑是更沉重的打击。[15]
中国光伏产业上游产业主要包括晶体硅原材料和硅锭生产环节。从技术层面来看,产业上游的晶硅提纯技术被外国少数公司控制,中国在这一环节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光伏产业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多晶硅提纯技术主要是引进俄罗斯的“改良西门子法”。[16]这种方法能耗成本高,产能却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也就是中游企业的需求。
即使是使用较为落后的生产技术,中国的晶体硅产量在世界市场需求的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仍旧发展迅速。2013年中国多晶硅的年产量达到了8万吨,2014年达到了10万吨。过去五年的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2.7%。
图2-6 2011—2014年中国多晶硅年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17](www.xing528.com)
中国光伏产业链中游的光伏电池和组件生产技术是大部分光伏企业集中发展的重点领域。受到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中国的太阳能光伏组件产量在2013年达到26GW,在2014年达到了28GW,其中有16GW的产能是出口到海外市场,产值大约100亿美元。[18]
中国光伏产业的下游,即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的市场推广,在近些年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2013年,中国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的年度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11.8GW,其中大规模电站占8GW,分布式发电系统占3.8GW。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的年度新增容量在2014年达到了12GW,大规模电站和分布式发电系统各占6GW。[19]
图2-7 2011—2014年中国光伏组件的年产量(单位:GW)[20]
图2-8 2011—2014年中国光伏发电应用系统年度新增装机容量(单位:GW)[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