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始人及兴起原因
和弥曼差派相对,吠檀多派又叫“后思惟派”或者“梵思惟派”。如前所述,一般仍然称其为“吠檀多派”,即研究吠陀的终极学派。就像弥曼差派继承和发展了梵书中的仪式那样,吠檀多派继承和发展了奥义书中的思想。两者都是对吠陀的祖述,同属正统派。前者是关于礼仪的印度教,后者是关于思想的印度教。可以说,这两个教派对抗了佛教关于应该废除仪式的主张,还对抗了数论学派的无神主义和物质不灭说。
吠檀多派的创始人是跋陀罗衍那仙人。也有人称该创始人为“广博仙人”。据说,跋陀罗衍那仙人整理了吠陀,还写了《摩诃婆罗多》、往世书文学和《法论》。从“广博[7]”这个词本身就含有“整理者”的意思来看,该词应该不是一个专有名词,而是一个绰号。
二、圣 典
跋陀罗衍那仙人写的《梵经》是吠檀多派的圣典。该圣典的目的是让吠陀的理论符合一神泛神教,并反驳数论学派的无神论、瑜伽派的有神说和正理派的自然教等观点。通过《梵经》中提及数论、瑜伽、胜论、声论、耆那、兽主外道[8]和佛陀等来看,这本经书完成时间应该是六派中最晚的,大约在公元后。但“吠檀多”这个词在《泰帝利耶森林书》《羯陀奥义书》和《剃发奥义书》中都有出现。温迪奇曼曾经尝试从吠檀多派的创始人拥有“广博仙人”之名的事实来推测《梵经》的完成时间。他认为,广博仙人具有如下的师徒关系。广博仙人有一个叫“苏卡”的儿子。苏卡的弟子里有一个叫“乔荼波陀”的。乔荼波陀又有一个弟子叫“乔频陀”。乔频陀其实就是商羯罗的师父。根据该师徒关系谱可以得出,广博仙人生活的年代应该比商羯罗早两到三个世纪。该说法可能并不准确,因为这里的广博仙人是否就是跋陀罗衍那,这点还不明确。
三、教 义
此前也曾多次提到,吠檀多派属于泛神教派,继承了奥义书的精神。吠檀多派的信条可以用《歌者奥义书》中的一小节来概括。书中说道:
全世界其实都是梵,一切源自梵,又终将归于梵,全世界都在梵中呼吸生息。啊,许多人都在安静地赞叹着梵。
数论学派将我和自性当成两种不同的事物;胜论派也将我和极微分开;然而,吠檀多派认为,大我和世界其实并没有区别。所以人们还将吠檀多派称为“无二教”。该派主张非常简单,可以概括为《歌者奥义书》中的一句话。这句话就是:(www.xing528.com)
唯一无二。
还可以概括为《歌者奥义书》中的下面一小节话:
梵就是真知,世界就是幻象;我只能是梵,绝不是其他。
吠檀多派的金言是:彼即汝。意思是梵就是无上精神和个人精神的统一,不能将它们区分开。无边的宇宙精神就是我们的个人精神。将它们当作不同的事物看待,其实是因为人被无明所笼罩,无法看清真相。人被无明所迷惑,才会产生将世界和个人当作两种不同事物来看待的困惑,执着于现世,萌生各种欲望,犯下各种恶业。围绕世界和人心,产生实有的疑惑,这其实只是一场梦罢了。人在觉醒后就会获得真知,而无明在真知面前就会立刻烟消云散。之后人就会意识到我就是梵。这就是吠檀多派的精髓所在。“唯一无二”的真言和“只有梵才是真知”的信条很自然地就被归结为世界迷妄论。最后必然得出“世间的一切都只是我们的一场迷梦”这样的结论。
四、无 明
我们是怎么妄想出了这个眼前的世界,以及纯洁的精神又是怎么创造出了这样一个不净的世界,要回答这两个难题,就必须要有无明的设定。吠檀多派是这样说明的,为了自娱自乐,无上精神产生了创造各种各样幻象的欲望,通过将我和我身陷于黑暗中,创造出世间万象[9]。外界也好,个人精神也好,自在天也好,其实都是借由妄或者无明之力才产生的。所以,我们误认为世界是真实的存在,也是因为无明之力在作怪,就好像黑夜中误将草绳看作蛇一样。在领悟到真谛的瞬间,人就会从无明的笼罩中解脱出来,所有的妄想都将烟消云散,人就会意识到个人精神和无上精神其实是同一个东西。莫尼尔·威廉姆斯[10]曾认为,吠檀多的思想不一定会引起世界迷妄论。当时世界之所以盛行迷妄论,与其说是受了吠檀多派的影响,不如说是受了佛教的影响。吠檀多派就算建立了“只有梵才是真实存在”的观点,就算认为神和人都是借助于无明之力才得以产生,但在经验层面上允许世界、神和精神的存在,实际上就是承认了它们的存在。莫尼尔·威廉姆斯的观点可圈可点。
五、证明法
数论学派定义了现量、比量和圣言量。正理派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比喻量,这在之前的相关章节中已经做过说明。吠檀多派又在四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外两种,最终数量达到六种。增加的两种量分别是无体量和义准量。所谓无体量,是指看不见却能够察觉到的能力。譬如进入房间,看到主人不在,就能够知道主人现在身在何处。所谓义准量,是指有了参考的标准就能够做出推测,譬如知道了法的无我,就能够推测出法的无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