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分 式汇:如前所述,包含闻、法、家三本经书。
《闻经》对和吠陀祭祀有关的各种仪式做了简明扼要的说明。四吠陀的内容在《闻经》中都有体现。其中,保存至今的属于《梨俱吠陀》的内容有两处,属于《娑摩吠陀》的内容有三处,属于《黑夜柔吠陀》的内容有四处,属于《白夜柔吠陀》的内容有一处。这些关于仪式的内容和上个时代梵书里的记载大同小异,此处不再赘述。
《法经》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和法律。它不仅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资料,后来还改变形式,成了《摩奴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法经》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印度的法律是建立在让小孩从小就背诵、成人后能够履行各种义务的基础上的。现存的《法经》中,只有属于《梨俱吠陀》中的一处内容,属于《娑摩吠陀》中的一处内容,以及属于《黑夜柔吠陀》中的两处内容。其他部分均已失传。本书后续章节将对该书中包含的风俗习惯、法律等进行研究。
一个人作为儿子,作为丈夫,作为父亲,对家人应尽的各种义务是数不胜数的。《家经》中对这些应尽的义务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其中还列举了与婚姻、产子、哺乳、入学等有关的各种仪式,以及每一个家庭都应该举行的各种宗教仪式。通过研究《家经》就能够对当时的生活状况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本书在后续章节中还会对《家经》做一番详细的说明。《家经》中保存至今的有属于《梨俱吠陀》的两处内容,属于《娑摩吠陀》的一处内容,属于《黑夜柔吠陀》的三处内容和属于《白夜柔吠陀》的一处内容。
上述三个合称《劫波经》。显然,所有的教派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劫波经》,但保存至今的只是一些残片。只有属于阿帕斯檀跋派的《劫波经》完好无损地保存至今。该书由三十章构成,前二十四章是《闻经》,第二十五章是对《闻经》的解释,接下来的两章是《家经》,再往后的两章是《法经》,最后一章是《绳法经》。《绳法经》的内容是对和祭坛建造有关的几何学法则的说明。有关几何学的内容在后续章节中还会提及。
第二分 音汇:主要是对包括吠陀的文字、音调、发声器官运用等内容在内的发音的研究。吠陀通过背诵代代相传。就算读错一个词,人们也认为这是亵渎神明。所以发展出了这一部分的内容。该部分的内容本来是在森林中诵读的经文,也就是森林书中的内容,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继而取代了森林书的位置。除了《娑摩吠陀》,梨俱吠陀》《白夜柔吠陀》《黑夜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都各有一处关于音汇的内容保存至今。(www.xing528.com)
第三分 韵汇:吠陀、森林书、奥义书中有很多关于韵汇的内容。到了全印时代,这些内容发展成了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梨俱吠陀》中,音汇的内容后是关于韵律的内容。《娑摩吠陀》则在专门的《缘经》中对韵律进行了研究。
第四分 语汇:是对吠陀中难字进行说明。公元前400年左右,语言学大家耶斯迦出现了。他的出现使之前出现的所有语言学家都失去了光彩。因为这些语言学家远不及耶斯迦有名,所以他们的名字都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耶斯迦的《尼禄多》对古代流传下来的词汇做了新的注释。
第五分 文法:这里是指对吠陀文法进行研究。虽然当时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书,但在大学者帕尼尼出现后,所有的书都消失了,只留下了他的宏伟巨作。帕尼尼仙人生活在印度西北部。关于他生活的年代,学者们说法不一。奥托·冯·伯特林克认为他生活在公元前350年左右,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韦伯则认为他生活的年代应该要晚于这一时间。虽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粗略判断他应该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麦克斯·穆勒认为整个世界只有印度和希腊两个国家对文法进行了研究,然而,和帕尼尼的巨作相比,希腊关于文法的书籍就不值一提了。可见,这位仙人创作的语法书在这个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非常高的完整性。近代语言学有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所有的语言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该重大发现要归功于弗朗兹·博普和格林兄弟等人。然而,两千年前的印度早就有了关于该重大发现的记载。帕尼尼曾将当时的汉语还原为简单的词根。想必这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发现,他只是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文法学在印度的发展如此迅速,不得不叫人惊叹。
第六分 天文:天文学科是在对应该在什么时节进行祭祀活动,以及如何确定圣日的时间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现存有关天文的资料都是在后世完成的,但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在这个时代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
以上的六分都是从吠陀中发展演化出来的,这些经典都是在这个时代完成的。和吠陀有关的内容除了上述的六分外,其实还有另外一个,那就是索引。吠陀的五集录中都有索引。《梨俱吠陀》的索引出自迦旃延之手,抽取了每一首赞歌的第一个词,列举了颂歌的数量,记录了仙人的名字,韵名[5]和歌颂的神的名字等。虽然之前也有很多索引,但这一具有完整体系的索引出现后,其他自然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