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摩—死神。死神在古代不是邪神,在后世才黑化成令人恐惧的神。吠陀赞歌中关于死神的内容最早出现在描写日落的部分。日落代表着死亡,所以落日很容易就和来世产生了关联。既然有来世,那就必定有在那个世界里统治亡者的神。阎摩最初是指落日,而吠陀中的阎摩已经明显人格化,并成为了统治亡者的神。德高望重的人死后,身体就会发出灿烂的光芒,并重生在充满光明、净水粼粼的幸福国度,还会陪伴在死神的左右,享有无穷的幸福。死神实际上是生活在该幸福国度的仁慈的君王。当时,死神并非如往世书文学中描述的那样,是惩罚罪人的邪神。阎摩本来是生活在没有悲哀病苦的上古时代的君王。随着罪恶和病痛逐渐蔓延,死亡也如期而至,年事已高的阎摩就带领着他的随从,离开现世,前往另一个世界,并继续以王者的身份统治着那个世界。因此,作为发现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道路,并成为了死后获得永生的第一人,阎摩随即成为了指引其他亡者前往这个世界的向导,并经常派他的两条狗到人间。据说这两条狗四眼宽鼻,周身散发着恶臭,极其遭人厌恶。阎摩本身并不遭人讨厌,但他的使者—那两条狗却受世人憎恶。这两条狗的名字叫Sarameyas。希腊语中有和该名称同源的单词Hermeias。阎摩是天空诞下的双胞胎中的一个,他还有一个妹妹叫阎蜜。
阎摩
吠陀中的女神只有两位,一位是乌莎斯,另一位就是萨拉斯瓦蒂。萨拉斯瓦蒂就是辩才天女,最初是河流的名字。因为人们总是在该河边进行祭祀仪式,所以这条河也变成了神圣的存在。该河后来作为赞歌中的女神,至今仍受世人崇拜。人们对女神萨拉斯瓦蒂的信仰从吠陀时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历史悠久绵长。比较有名的女神还有杜尔迦、迦梨、拉克希米等,但她们都是后世才产生的。
布瑞哈斯帕提—祈祷之神。人们因为坚信祈祷的语言具有能够控制事物、左右神意的力量,所以就将祈祷的语言也神化了。该现象和人们认为火和酒里面蕴含神力的想法是一致的。祈祷之神最初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神,到后世地位才扶摇直上。奥义书哲学中将至高无上的神的名字命名为“婆罗门”,就是这种想法的体现,佛教也没有反对这种想法[6]。在后世的往世书文学中,祈祷之神成为三位一体主神中地位最高的一位,甚至还演变为宇宙的创造者。
普鲁沙—金刚之神。普鲁沙是最原始的,拥有千首、千眼、千足的不死之人。金刚之神后来成为了宇宙大精神[7]的典型代表而备受世人关注。关于金刚之神的赞歌还成为了种姓制度萌芽的标志。现将关于金刚之神的赞歌翻译如下。《梨俱吠陀》第十卷第九十首赞歌中写道:
包含宇宙大精神的普鲁沙,
有千首、千眼、千足,
他从左右包围了大地,
却未超过他一个手掌的距离。
萨拉斯瓦蒂
迦梨
拉克希米
布瑞哈斯帕提
他就是这个宇宙,
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物。
他就是永恒的主宰者。(www.xing528.com)
他的四分之一构成了一切众生,
他的四分之三是天上永恒的存在。
拥有普鲁沙之名的他生出了遍照者,
而遍照者又生出了普鲁沙。
对于普鲁沙,神和人都献上祭品,
感谢普鲁沙为自己做出的牺牲。
当他们分解普鲁沙时,又是怎么分的呢?
他的嘴变成了什么?他的两臂?
他的双腿?他的两足呢?
他的嘴变成了婆罗门,
他的两臂变成了刹帝利,
他的双腿就是吠舍,
从他的两足又生出首陀罗。
这首赞歌是种姓制度萌芽的表现,其中还蕴含着泛神论倾向。
布瑞哈斯帕提神和普鲁沙神与之前提到的诸神有着截然不同之处。之前的神都是由具体的实物神化而来的,而这两位神则来自于抽象事物的神化。因此可以推断出,这两位神是后来才产生的。这两位神相对来说是比较新的神。简言之,吠陀时代初期,人们对于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事物要么害怕,要么崇拜。受外界的影响,人们信仰的中心经常会发生变化。后来随着精神层面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伐楼那神看穿人心的能力感到恐惧,所以对其肃然起敬;折服于因陀罗神的威严,所以举行祭祀活动反省自身的行为。人们的精神层面由此转向沉着内省,因此才产生了对上述两位抽象化的神品格的憧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