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印度文明的五个历史时期

印度文明的五个历史时期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因为蒙古民族的入侵,几乎将印度的古文明破坏殆尽。直至今日,对印度古文明的研究才渐渐兴盛起来。本书主要论述的是富有特色的印度三千年的古文明史。这个时期的文明完全是印度本土的文明,也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部分。该时期对印度文明的贡献是最多的。他几乎统一了全印度,让佛教成为国民教派,并集结了佛教文学。

印度文明的五个历史时期

印度文明起源于大约两千年前的远古时期,从印度西北角开始,慢慢向东延伸,再向南扩展。该文明一直持续到公元后一千年。前后跨了差不多三千年的历史。这三千年的文明是印度特有的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后来因为蒙古民族的入侵,几乎将印度的古文明破坏殆尽。由此印度文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后来印度虽然也有新文化的产生,但和上下三千年光彩夺目的印度古文明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近年来印度又成了英国殖民地。直至今日,对印度古文明的研究才渐渐兴盛起来。本书主要论述的是富有特色的印度三千年的古文明史。这个时期的文明完全是印度本土的文明,也是最具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悠悠三千年印度文明,可以划分为五个时代:

一、吠陀时代,又称“旁遮普时代”

二、婆罗门时代,又称“中印时代”

三、教派学派兴起时代,又称“全印时代”

四、佛教时代,即印度文明的革新时代

五、往世书时代,即婆罗门教复兴时代

第一个时代:雅利安人定居于旁遮普,崇拜自然,赞叹自然;人民既要从事农业,又要去打仗,还要自己进行祭祀活动。

第二个时代:雅利安人渐渐东进,定居在恒河流域,建立了许多强国,产生了种姓的区别,确立了僧权。该时代的僧侣对四吠陀进行了集录,编纂了梵书,研究出奥义书,创作了两大史诗。该时期对印度文明的贡献是最多的。

摩腊婆族被认为曾使用三越纪元

第三个时代:雅利安人征服了全印度,编写了佛经,并将吠陀分成了六个部分。这六个部分演变成六个哲学流派。然而,王族对佛教的拥护导致佛教的兴起。僧权的弊害日益扩大。后来僧侣们遭受到了强烈的打击。此外,在平民中出现了一位新的王[32]

第四个时代:中印摩揭陀出现了阿育王。他几乎统一了全印度,让佛教成为国民教派,并集结了佛教文学。后来,南印安达王国兴起;北印又建立了笈多王朝;再加上西印又有月氏族入侵。月氏族还出现了迦腻色迦一世,他更加信奉佛教。佛教随即成了世界性的宗教

第五个时代:印度北部出现了超日王。超日王极力拥护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因此得以复兴,形成和佛教对峙的局面。新婆罗门教的基础也逐渐形成。后来出现的戒日王拥护佛教。佛教文化虽然再次释放出灿烂的光芒,但也不过是强弩之末。商羯罗、鸠摩罗什的出现给了佛教致命一击。佛教最终在印度大地上销声匿迹。

后来,随着莫卧儿人[33]的入侵,印度文明坠入了深不见底的黑暗。

【注释】

[1]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前500年印度编纂的一系列宗教文章的总称。“Veda”是“知识”的意思。—译者注

[2]在印度,“树”(Arani)指钻火的工具。—译者注

[3]让·德·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1621—1695),17世纪法国诗人,以伊索寓言为基础创作了《拉封丹寓言》。其中有北风和太阳的故事。—译者注

[4]印度天神特尤斯、希腊众神之父宙斯罗马主神朱庇特、北欧战神提尔,这些词其实都是同一个词根的变体,皆指“天空”。—译者注

[5]即历史上的孔雀王国。—译者注

[6]沃伦·黑斯廷斯(Warren Hastings,1732—1818),首任驻印度的英国总督。在任期间实行了重要的改革,喜欢印度的文学和艺术。—译者注

[7]布莱恩·霍顿·霍奇森(Brian Houghton Hodgson,1800—1894),英国的外交官,出使尼泊尔期间收集了佛教经典的抄本。—译者注

[8]阿尔布雷希特·弗里德里希·韦伯(Albrecht Friedrich Weber,1825—1901),德国的印度学家。因研究吠陀而出名。—译者注

[9]格奥尔格·比勒(Georg Buhler,1837—1898),德国的印度学家,因收集研究印度的抄本和碑文而成名。—译者注

[10]乔治·弗雷德里克·威廉·蒂鲍特(George Frederick William Thibaut, 1848—1914),德国的印度学家。—译者注(www.xing528.com)

[11]亚历山大·卡宁厄姆(Alexander Cunningham,1814—1893),英国的考古学者,参与了印度考古调查局的设立,因对发掘印度佛教寺院遗迹做出巨大贡献而成名。—译者注

[12]詹姆斯·伯吉斯(James Burgess,1832—1917),英国的印度学家。—译者注

[13]詹姆斯·弗格森(James Fergusson,1808—1886),英国的建筑学家。—译者注

[14]埃米尔·施拉京特魏特(Emil Schlagintweit,1835—1904),德国的印度学家。—译者注

[15]菲利普·爱德华·福克斯(Philippe Édouard Foucaux,1811—1894),法国藏学家,用法语写了第一本关于西藏语的语法书。—译者注

[16]弗朗茨·安东·席夫纳(Franz Anton Schiefner,1817—1879),德国语言学家和藏学家。—译者注

[17]瓦西里(Wassiljiew,1818—1900),俄国汉学家。—译者注

[18]威廉·伍德维尔·柔克义(William Woodville Rockhill,1854—1914),美国外交官、汉学家。—译者注

[19]劳伦斯·奥斯汀·瓦德尔(Laurence Austine Waddell,1854—1938),英国探险家、藏学家。—译者注

[20]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英国传教士、汉学家。—译者注

[21]塞缪尔·比尔(Samuel Beal,1825—1889),英国人中国佛教研究的开拓者。—译者注

[22]詹姆斯·理雅各(James Legge,1815—1897),英国传教士,汉学家,曾将四书五经翻译成英文。—译者注

[23]恩斯特·约翰·艾特尔(Ernest John Eitel,1838—1908),德国传教士,汉学家。—译者注

[24]迈克尔·维戈·豪斯贝尔(Michael Viggo Fausbøll,1821—1908),丹麦印度学家。—译者注

[25]赫尔曼·奥尔登贝格(Hermann Oldenberg,1854—1920),德国的印度学家。—译者注

[26]约翰·亨德里克·卡斯帕·克恩(Johan Hendrik Caspar Kern,1833—1917),荷兰语言学家,东方学家。—译者注

[27]保罗·安布鲁瓦兹·毕冈迭特(Paul Ambroise Bigandet,1813—1894),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佛学家。—译者注

[28]本书出版于20世纪初。—译者注

[29]印度传统的计算年代的方法,公元前56年为三越纪元的起点。—译者注

[30]印度传统的计算年代的方法,公元78年为塞纪元的起点。—译者注

[31]雅利安人中的一个部族。—译者注

[32]指孔雀王朝开国君主“月护王”。—译者注

[33]莫卧儿人指突厥化的蒙古人。1525年,成吉思汗和帖木儿的后裔—巴布尔率军入侵印度,并建立了莫卧儿帝国。—译者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