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觉符号的解构与颠覆探究

视觉符号的解构与颠覆探究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形象不再是印象中传统的神勇无敌的美猴王,而是成了一个瘦瘦高高、带着点忧郁,甚至显得孤独、失魂落魄的普通人形象。类似的还有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在这部作品中,许仙不再是一个文弱的还有些迂腐的书生模样,而是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侠客,身手过人,侠肝义胆。除了人物形象外,这些作品也在声音、道具等方面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经典。

视觉符号的解构与颠覆探究

动画电影西游记大圣归来》中,孙悟空的形象不再是印象中传统的神勇无敌的美猴王,而是成了一个瘦瘦高高、带着点忧郁,甚至显得孤独、失魂落魄的普通人形象。类似的还有动画电影《白蛇:缘起》,在这部作品中,许仙不再是一个文弱的还有些迂腐的书生模样,而是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侠客,身手过人,侠肝义胆。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这一手法也有所体现,哪吒原本被人们奉为仙童、圣子,但在影片中他的人物设定成了“魔丸转世”,是个妖怪甚至恶魔;而在人物的造型方面,影片中的哪吒带着浓浓的痞气,化着烟熏妆,摇头晃脑,玩世不恭,毫无“灵童”可爱、英气的影子,但正是这种设计为观众营造出了巨大的视觉冲击,也制造了明显的审美间离。

除了人物形象外,这些作品也在声音、道具等方面一定程度上颠覆了经典。比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镇压孙悟空的如来佛祖的五指山变成了能够束缚法力的手镯;《大鱼海棠》中,“鲲”变成了长角的红色大鱼;《白蛇:缘起》中,白素贞的法力来源于一支玉钗;《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的坐骑不再是仙鹤,而是变成了一只可以飞的胖猪。可见,为了满足现代观众猎奇的心态和“奇观化”的审美需要,动画作品往往会在创意中运用戏谑、恶搞等手法颠覆人物形象,在设计上天马行空,凸显出一种强烈的后现代感,满足观众的审美。(www.xing528.com)

这种对经典符号的颠覆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其一,与影视艺术不同,动画具有极强的抽象性与虚构性,它不遵循“机械决定论”“现实渐近线”式的生成机制,在视觉呈现方面也有着较大的突破,因此,以动画的形式表现虚构的视觉符号,更加容易为人所接受;其二,从传播效果方面来看,在当今快餐式的影视审美浪潮下,电影艺术的消费属性已经使尼尔·波兹曼所断言的娱乐成为“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成了现实,可以看到,虽然作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主流价值,但追根究底,主要的传播目的仍然是娱乐大众,这也是当下人们的需求;其三,从社会语境来看,在全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流行文化与戏谑文化广泛流行,一些恶搞的内容更多占据了大众的视野,当下的影视市场正在被后现代浪潮所占领,恶搞文化、动漫小说都为动画电影的产生奠定了观众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