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在文艺作品中的印记与重要性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在文艺作品中的印记与重要性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董仲卿提出“天人感应”,最终正式提出“天人合一”理念的是宋代哲人张载。“天人合一”历经不同学派的传承与阐释,内容十分丰富,但究其实质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文艺作品的发展历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浓重的印记。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尤为重要。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在文艺作品中的印记与重要性

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在中国文化中由来已久,在先哲们看来,“天与人、天道与人道、天性与人性是相类相通的,故而可以达到统一”。在《易经·文言》中有:“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指出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人和自然都要遵循统一的规律,体现自然界和人共同的“性命之理”。庄子认为,人与天地都是由气构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天与人是统一的,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相通的精神境界。孟子则把天道与人性联系起来,他认为:“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汉代董仲卿提出“天人感应”,最终正式提出“天人合一”理念的是宋代哲人张载

“天人合一”历经不同学派的传承与阐释,内容十分丰富,但究其实质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这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天道和人道的统一,从而达到完满和谐的精神境界,这也是传统文化追求的最高境界。

文艺作品的发展历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浓重的印记。大众将个人情感融入大自然中,而大自然的景象也在触动着大众的情绪,这便是最常见的“天人合一”的过程。一些艺术家以天道作为创作素材,在接触大自然的过程中,参透一些与自然相通的道理,把看到的田园、山水作为创作对象,表达了对生态的思考,同时,在自然人格中产生道德人格,借景抒情,进而表达“天人合一”思想,类似这样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流,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www.xing528.com)

动画中的水墨动画将这一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其水墨灵韵的独特性,以及特有的东方情趣,震撼了动画界。《牧笛》就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展示了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景象,让人回味无穷。同样,《山水情》也是以特有的空灵感觉,将少年与老琴师在山水间完成琴艺教学的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超出自然的情怀,表达了悠远的意味,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和谐恬静的生活的追求。

在当前发展的过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尤为重要。其本质是将人和自然相统一,这也是一种生态整体的理念。其中表达的是人与自然界的高度统一,包括人的精神、行为、人的身心与自然环境是平衡统一的,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长久的共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工业化在逐渐征服自然,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污染,因此,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某种意义上形成了自然、社会、文化之间良好的发展秩序。例如,在2011年,由中日合拍的动画《藏獒多吉》,源自杨志军的网络小说。影片主要围绕少年田劲,在其母亲病亡之后,投靠了藏区的父亲,之后养了一只藏獒的故事。但是一段时间后,草原出现了人畜袭击事件,多吉被怀疑为凶手。为了查明真相,田劲带着多吉来到雪山,找出了凶手罗刹,并与其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消灭了罗刹,但多吉也献出了生命。影片中藏族的故事题材使人耳目一新,运用细腻的情感表达,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父与子和谐共处的场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