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原本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吸收,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真正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多年以来,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界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认识和真实感受,对于中华民族来说,这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打下了良好且深厚的基础,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事业建设的动力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支撑。在我国,对文化的建设是十分重视的,其建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加强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传统文化对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
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会接触到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比如“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就是我国传统价值观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之一,其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精神。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大国,一直以来都是以文化立国的,其根基就是以和为贵、以人为本、崇德重义等内容。根据其重要性,我们可以对传统道德进行分类排序,即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这些道德内容是其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当下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之也有很多共同点,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进一步阐发,恢复民族文化自信、凝聚人心来说十分有用,也能帮助我国更好地构建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优秀资源
实现人的现代化才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换言之,我们要进行现代化建设就要以整体国民素质为出发点,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同时还要提高大家的心理素质。对于文化来说,其根本之义应当是人文育化、以文教化,因此,提高国民素质是离不开文化建设的,对于我国来说,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一个极其丰富的资源宝库。
要想对国民素质进行提高,教化也是必不可少的。自古以来,教育都是国之大计,中国的传统教育所发挥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价值观进行塑造方面。在《礼记·大学》中有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指进行教育要以德行的教化为出发点,最终达到的目标是实现真善美的人生境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民族生存的命脉就是教育,而这种观念的存在就使我国在进行现代文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对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进行挖掘,最终达到提升国民素质的目的。总而言之,如果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加充分的挖掘,并把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让其具有当代价值,这对于提升我国的国民素质十分有利。(www.xing528.com)
(三)发展文化产业的传统背景
文化其实是一种社会资源,只不过是潜在的,在我国,贾春峰教授是最早提出“文化力”这一概念的人。他提出,文化力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就是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的经济进行结构性调整,文化的建设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提上日程。在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中,有很多先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遗产,这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第一,我们进行文化产业发展时有一个强大的实体基础,即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十分丰富多样,包括建筑、历史文物、手稿、著作等。这些物质文化遗产既对不同的地域进行了完美诠释和展现,又对其价值进行了整合。
第二,我国还有着十分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拥有具有自己特色的民族语言、音乐、舞蹈等,还有一些属于本民族的独特习俗和手工业等,尤其是这些传统手工业内容,多是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这些精神遗产都十分珍贵,而且其中还蕴藏着浓厚的中国特色。我们在做好这些内容保护的同时,可以根据法律要求及我们的实际需要,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使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对文化传承的体制和经济的发展进行推动,进而使传统文化和现代产业能够有效结合在一起,最终使文化的发展得到推动。
第三,对于文化产业的创作来说,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理念是很好的灵感源泉。要想更好地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重点就是要做好增强全民族文化创作的活力的工作。像真善美、忠孝仁义等都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要在文化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被充分运用起来,对文化产业的创新进行推动,这样做既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承,让人们更加认同我国的文化,同时又能在这种传统和现实的结合过程中,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发扬,去伪存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