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产动画的探索期(1920年—1945年)
中国动画始于20世纪20年代,动画先驱者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在当时缺乏资料、设备、资金的艰苦条件下,凭借对动画艺术的满腔热情和坚强的意志,经过独立的探索,解开了动画技术的秘密,从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和美国卡通中得到启发,摸索拍摄了第一部片长1分钟的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成了中国美术动画的雏形,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河。
1926年,他们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在中国动画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935年,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标志着我国动画片进入了有声时代。
1941年,万氏兄弟和新华联合影业公司联合打造推出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它是根据中国神话小说《西游记》改编而成,片长80分钟。该片在当时上海几大影院同时放映一个月,盛况空前。随后还发行到东南亚和日本,受到热烈欢迎。日本著名动画艺术家手冢治虫当时也因该片的影响走上了动画创作的道路。因此,万氏兄弟摄制的《铁扇公主》以精湛的动画技术和卓越的艺术性被载入世界电影史册。
同时,在1922年—1945年间,他们还拍摄了许多抗日爱国的宣传片和寓言动画片,如《同胞速醒》《精诚团结》《飞来福》《龟兔赛跑》等,并提出了中国动画创作的发展方向:“应该以中国的传统故事为基础创作动画片”。
万氏兄弟提倡创作中国式的幽默动画片,寓教于乐,反对单纯意义上的娱乐片。自此,万氏兄弟使中国动画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举在亚洲取得了领先地位。
(二)国产动画的发展期(1946年—1956年)
1946年10月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东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画的创业先锋是来自日本的动画专家持永只仁(中国名字为方明),他和特伟等东影厂的老一辈动画家致力于动画片的创作,在得到资金的支持下,于1947年和1948年成功拍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和第一部动画片《瓮中捉鳖》,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动画事业,奠定了20世纪后半期中国动画发展的基础。至此,中国动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动画技术和动画艺术也更加丰富多彩起来。
1949年10月,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了美术组,这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从1949年到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共拍摄了12部动画片,屡获国内外嘉奖,中国动画得到迅速发展。
1950年9月,完成的动画片《谢谢小花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童话题材的动画片。接下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又制作了几部童话题材的影片,有《小猫钓鱼》《好朋友》《乌鸦为什么是黑的》等,其中《乌鸦为什么是黑的》是我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也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动画片。
国产动画的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也先后从美国、中国香港回到上海。一些早期从事美术片创作和电影摄影的工作者,以及一些儿童文学家、剧作家和美术院校、电影院校的毕业生也纷纷加入其中,这些人的加盟和参与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一支颇具规模的动画创作队伍,为中国美术电影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产动画的发展,动画工作者认识到,美术电影虽然是一门世界性的艺术,有共同的特征,但是在艺术风格上应当从自己民族的艺术传统中去寻找资源,创造出属于自己民族的美术电影艺术。于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美术片为了摆脱外来影响,开始向自己的民族化道路进行探索。导演特伟身体力行,1956年他在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的创作中实践了他提出的“走民族风格之路”的口号。《骄傲的将军》和1955年靳夕导演的木偶片《神笔》被称为“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这两部片子有着民族化的故事、民族化的情节、民族化的视觉形象,在人物造型、背景设定及动作、语言、音乐等方面,都汲取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戏曲中的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开创了民族风格的先河。
《骄傲的将军》是国产动画片在民族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从此确立了国产动画民族化风格的发展方向。
(三)国产动画的第一高峰期(1957年—1965年)
1957年4月1日,中国第一家专业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海美影厂”)成立。这一时期是我国动画艺术家创作群体形成的时期,也是动画片创作健康发展、精品迭出的时期。在这期间上海美影厂大约生产了20部动画片,其题材、形式丰富多彩,在艺术和技术上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了很大的提高,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不少影片在国际上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使国产动画片的生产进入了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
1958年,上海美影厂成功创作了具有中国风格的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同年还推出了一部纯闹剧片《过猴山》。20世纪60年代初,一大批在世界动画界具有影响力的经典作品相继问世。1960年创作了第一部折纸动画片《聪明的鸭子》;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1963年的《牧笛》扩大了水墨的表现领域,这一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新片种,成为世界动画影坛的一大创举。(www.xing528.com)
这一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堪称经典之作的动画大片乃是享誉世界的《大闹天宫》。该片分为上下两集,从1960年开始制作到1964年结束,历经四年时间。公映后受到各界高度赞扬,先后获得国内外许多大奖,曾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创下我国动画片出口的最高纪录,它是国产动画发展道路上的一部巅峰之作,影响极其深远。
之后还有一部采用不同风格摄制的现实题材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以及木偶片《半夜鸡叫》,这些都促进了国产动画在这一时期的繁荣发展。
(四)国产动画的停顿时期(1966年—1976年)
这一时期国产动画片的创作一度停止了6年(1966年—1972年)。虽然在1973年以后得以恢复,但动画片的内容和形式都很单调。尽管如此,国产动画片在写实技巧上还是有所进步,在这时期拍摄的《小号手》获得1974年南斯拉夫第二届萨格勒布国际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五)国产动画的第二高峰期(1977年—1989年)
1976年之后,国产动画迎来了它的第二高峰期。在这一时期,民族风格得到进一步强调,艺术样式更加丰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如《哪吒闹海》《好猫咪咪》《雪孩子》《三个和尚》《九色鹿》《猴子捞月》《南郭先生》《曹冲称象》《天书奇谭》《鹬蚌相争》《牧笛》等。这些作品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制作技术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新的成果。
这一时期,国产动画还涌现出新的内容与形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毕加索与公牛》《新装的门铃》等动画片,这些“实验动画”体现了现代艺术理念对国产动画的影响,增加了国产动画新的风格样式,是创作者独立探索、个性创作的体现。
在国产动画复苏的这段时期里,有多部动画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国产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确立了“中国学派”在世界动画界中的领先地位。在这一时期,国产动画开始了系列片制作,也产生了受大众喜爱的优秀作品《阿凡提》《黑猫警长》等,成为儿童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六)国产动画的转型与再创业(20世纪90年代以后)
20世纪90年代是国产动画事业发展的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国产动画走出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低迷状态。动画制作单位增加,动画从业队伍不断壮大,动画制作数量突飞猛进,基本上缓解了外国动画垄断我国电视荧屏的状况。同时,国产动画界基本上完成了从仅注重社会效益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观念转变,从以电影动画制作为主向以电视动画制作为主的模式转变。
随着动画事业的转型,国产动画业面临着新一轮的创业阶段。然而面对新的文化构建,新的动画理念和新的经济观念,以及世界动画业对国产动画的冲击,国产动画的这一次创业倍加艰难。1999年中国制作的动画电影《宝莲灯》就是尝试之一。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时代,是国产动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更多的是继承与发扬、接轨与适应,不再盲目跟风。
(七)力推经典大片,重振中国雄风(2002年至今)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动画电影行业和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动画教育蓬勃发展,更多专业人才不断涌现,国内动画电影业的投资热情高涨,动画数量明显增加,质量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004年的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中华小子》的3分钟样片在738部参展作品中获得排名第五的成绩,吸引了全球购片商的目光;2005年,中国第一部原创三维动画《魔比斯环》在全国电影院上映,这是一部完全由电脑技术制作完成的动画片,虽然最终的票房并不理想,但这部片子的尖端画面让美国迪士尼、皮克斯等动漫公司大为吃惊;2007年,由沈乐平导演的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片《秦时明月》获得了众多奖项;2009年,一部《喜羊羊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更是横扫全国春节档各大影院,引发了动漫热;2009年,由上海水木动画设计有限公司制作的中英文版中国首部大型历史动画片《中华五千年》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正式首播,并在美洲台、欧洲台同时播出,社会各界均给予了较高的评价;2011年,由中影股份联手日本马多浩斯公司、慈文紫光影视公司打造的动画冒险大片《藏獒多吉》,在内容、叙事及表现手法上受到一致好评,可以说是新世纪十多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同年,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魁拔之十万火急》在国产动画制作领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好评;2012年以后,基于“喜羊羊”与“熊出没”系列电视动画创作的系列电影都拿下了不错的票房;随后,《十万个冷笑话》《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和《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的上映,实现了口碑与票房双丰收,开启了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的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