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赛璐珞材质:提升动画制作的真实效果和艺术性

赛璐珞材质:提升动画制作的真实效果和艺术性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赛璐珞材质透明,能将动画画面中诸如角色、前景、中后景等众多内容分配在不同的图层上绘制并叠合制作,使得角色与景别真正获得良好的分离,不同的角色可以共享同一个背景,且背景也可以根据透视纵深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运动速度,这样在较大程度上增强了画面运动的真实效果,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动态画面的艺术性。

赛璐珞材质:提升动画制作的真实效果和艺术性

(一)二维动画

二维动画又称平面动画,这是一种在平面画材上进行逐帧绘画与造型,并通过后期制作完成的一种动画形式。二维动画也是最为古老的动画,贯穿动画的萌芽、诞生、发展与全盛等时期。其中,二维动画中最为重要的是手绘二维动画。

1.手绘二维动画

一般来说,手绘二维动画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手绘动画、赛璐珞动画以及电脑二维动画。

(1)手绘动画。

手绘动画是最原始的二维动画,这一类动画作品的制作工艺多为在一张张画纸上绘制出完整的动画画面,同时每一幅画面都不相同,也不可复制,能够彰显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但缺陷是工作量巨大。巨大的工作量很容易消磨制作人的激情与耐心,而且对于角色的动态流畅性的表现也有不足。分层技术发明之后,绝大多数商业动画的制作方式自然被赛璐珞动画取代了,但是依然还有一些实验性质的、力图突出画面表现力的手绘动画延续了下来,1987年比尔·普林姆顿具有魔幻风格的作品《你的脸》就是最好的代表,这部特立独行的作品也因为其独特的表现风格而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

(2)赛璐珞动画。

手绘动画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动画大规模集成发展的需要,因此,能够清除分层动画的技术壁垒,适应流水线生产模式的赛璐珞动画应运而生,这使得二维动画向前迈出了一大步。赛璐珞材质透明,能将动画画面中诸如角色、前景、中后景等众多内容分配在不同的图层上绘制并叠合制作,使得角色与景别真正获得良好的分离,不同的角色可以共享同一个背景,且背景也可以根据透视纵深的不同而具有各自的运动速度,这样在较大程度上增强了画面运动的真实效果,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动态画面的艺术性。

1914年诞生的赛璐珞动画在二维动画一百余年的历史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使得二维动画从早期的艺术探索走向了规模化的文化产业。同时,赛璐珞动画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百年来彪炳史册的二维动画中不少都是以赛璐珞完成的,包括中国动画《大闹天宫》,迪士尼公司的《花与树》《白雪公主》《爱丽丝梦游仙境》等。

(3)电脑二维动画。

由于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图像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二维动画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制作工序被电脑操作与绘图程序所取代。传统二维动画的制作过程至多保留手绘原动画的步骤,甚至出现完全无纸的制作方式,即通过数位板、数位屏、计算机与相关的应用软件完成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原画、动画、色指定、动检以及后期特效等全部的动画制作环节。较为常见的二维动画软件有Flash、 Animo、Softimage、Toonz、Usanimation、Anime Studio Pro等。

电脑二维动画相对传统二维动画有着巨大的优势:首先,使用软件绘制的画面效果可以做到所见即所得,不仅简化传统动画中扫描与线拍等大量工序,还大大提升了画面的稳定性;其次,绘图软件的绘制过程不仅不会受到绘画颜料本身物理特性的影响,而且还拥有大量绘画辅助工具,画面的上色与修改也更加容易;最后,一些矢量绘图软件具有强大的放大能力,理论上,其画面可以很轻易地无限放大而不损失画面精度,这同样也是传统动画所无法想象的。由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动画画面材质的丰富性也远远超过传统二维动画。同时,无纸动画还摒弃纸张、颜料与工具,这在成本与环保方面也比传统动画更具优势。

2.胶片绘制动画

伴随着较为主流的赛璐珞二维动画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另辟蹊径且极具画面感染力的动画制作方式,此类动画往往不将商业价值放在首要地位,而是更侧重于追求与探索动画画面效果。胶片绘制动画就是其中的一类。

胶片绘制动画,是使用颜料或者通过刮擦、曝光的方式,在胶片上进行画面创作。这种制作方法的优点是较为直观,不需要摄影机的拍摄就能直接观看到完成后的动画效果。动画创作者普遍采用较容易获取、价格适中的16 mm胶片进行动画制作,其制作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使用已经曝光但是未经冲洗的胶片,在其可供绘画的黑色乳胶层上绘制出白色的图案,然后通过染色处理使色彩关系变得丰富。

第二,在不含任何乳胶层的透明胶片上,使用画笔或者叠加其他综合材料进行绘制创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胶片经过放映机的夹层时,这些粘贴的综合材料不会脱落。

第三,是在胶片的背后涂上颜料,然后再刮擦出相应的图案。

胶片绘制动画虽然能取得非常独特的视觉效果,但是作画的介质的尺寸只有邮票大小,而且对于动作所占的格数的控制,也使得角色动态的设计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对于胶片绘制动画而言,应该在动画图形上适当地做减法。这种制作方法更适合制作具有抽象的图形变化、鲜明的色彩变化以及强烈的节奏韵律感的实验动画与抽象动画。

3.剪纸动画

剪纸动画也被称为剪挖动画或者剪切动画,我国与印度的皮影戏便是这种动画最早的雏形。这种动画是将动画角色以剪纸的形式,制作成关节具有一定可动性的纸人角色模型,再配合相应背景,调整纸人的动作并以逐格拍摄的方式进行摄制,继而以连续放映的方式创造出活动画面。

剪纸动画的原理相对简单,操作相对于手绘二维动画更为便捷,其制作成本也比手绘二维动画低。制作方式的特性决定这种动画比较容易实现繁复、细致、华丽的画面效果,也能通过角色背景不同的纸张,并配合不同的光线角度,呈现出较为强烈的材质效果。但是这种制作方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相对简单的动态:只能以关键动作为主,难以做到细腻的动态变化与衔接,在角色转面的控制方面,最多只能做出正面、背面、左右侧面、左右倾斜侧面六种角度的角色模型。同时,在人物表情与口型方面也存在相对简单等不足。

剪纸动画在实验动画与独立动画的领域中也大放异彩,它擅长表现丰富细节与整体画面效果,能尽可能地强化画面的视觉感染力。正是剪纸动画所具有的新锐的探索性与独特的创新性,以及不流畅的动作与丰富的层次感所带来的独特美感,使得数字动画大行其道的今天,它的地位也依然无法撼动。

4.沙动画与玻璃动画

沙动画与玻璃动画的原理较为相似,都是在一块类似拷贝箱的背光玻璃上,逐渐改变沙或者油彩的造型,然后再逐格拍摄,形成动画画面。

大部分沙动画采用较为细腻的、没有杂质的石英砂,由于光源来自画面下方,所以背光玻璃的留白与沙子所形成的图案就产生了强烈的光影对比,而适当调整沙子的覆盖量,则会呈现出比较丰富的光影关系与层次变化。也可以采用诸如泼洒、涂抹、擦除沙子的方式进行肌理调整,这样制作出的沙动画在色彩关系上相对比较简单,相应的处理方法是在底层玻璃上染色,或者绘制出彩色背景。沙动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其绘制、拍摄、修改、再拍摄的线性制作过程决定了一旦有画面出现绘制错误,并且这张画面已经拍摄了,就只能将错就错,没有办法修改。这种动画技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中国的写意画,不仅需要制作人具有天马行空想象力,而且也需要制作人掌握一定的处理沙子的技法。

玻璃动画与沙动画较为类似,也是在背光玻璃上使用颜料绘制,然后逐帧修改拍摄而成,除了使用的绘画材料不一样,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5.二维动画的主要特点

二维动画无论怎样演化,始终秉承着逐帧绘制的制作原理,因此在每一帧画面的绘制中,可以根据需要加入富有艺术性与变化性的造型元素,这就决定二维动画的画面表现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与生动性。在二维动画中,通过对角色身体的夸张变形来增加画面的视觉张力,初衷是用以解决早期动画的动作问题,以及降低成本,但是在长期的使用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术风格。

将镜头的切换与形体的夸张相结合,甚至将其中的部分镜头变为广角透视镜头,以增强画面动态变化的视觉力度;或者采用拉镜头的方式,以大特写作为转场,为接下来的镜头作铺垫;抑或在处理较快的肢体动作时,采用较为强烈的拉伸处理,并配合锯齿状的外边线来模拟视觉暂留所产生的拖拽感。这些都是二维动画特有的画面处理技法,能够行之有效地赋予动画作品酣畅淋漓的视觉效果与良好的节奏。

此外,二维动画的表现风格可以通过选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来实现,例如铅笔、彩色铅笔、钢笔蜡笔、水墨、水彩,甚至油墨等。以其各自的绘画风格来呈现多种多样的画面特点,这也是二维动画的一大魅力所在。例如我国1960年推出的动画史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它是以齐白石大师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为原型,在赛璐珞上用铅笔以及其他画材模拟水墨的绘画风格,再配合国画的长卷背景,形成了十分灵动而且极富画面感染力的画面效果。

总而言之,二维动画虽然制作烦琐,工作量巨大,但无论在角色的自身形体,还是在选择绘画介质、画种以及绘制方法上,都有着极大的灵活性,这就决定了在动画大家族中,二维动画的种类最为繁多,风格也最为多样。虽然数字时代对传统动画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改变,但却始终无法影响二维动画的强大活力。

(二)定格动画

定格动画是指在立体空间中以黏土木材以及其他材料制作出角色、道具与场景,再通过逐格拍摄的方式进行创作的一种动画类别。定格动画的历史同样源远流长,这种制作技法早在动画与电影诞生之初便已产生。定格动画的技术核心是逐格拍摄法,这种通过摄影机以格为单位的拍摄方法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一般而言,定格动画大致可以分为偶动画与实物动画两类。

1.偶动画

偶动画又被称为人偶动画,是指以黏土人偶、木偶以及其他材料所制成的人偶形动画角色为主角,拍摄完成的定格动画。纵观定格动画的历史,偶动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

(1)人偶模型。

由于偶动画的动画角色是实体化的人偶模型,因此就必须考虑到人偶模型的结构力学、物理特性以及可动范围。人偶模型是需要完成各种拍摄动作的,保证人偶角色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动态之下保持稳定不摔倒至关重要,因为在拍摄过程中一旦人偶不能保持平衡,就意味着整个镜头都要作废。所以偶动画的角色设计无法像其他类别动画那样,将角色形体的设计放在最优先的地位,而必须同步考虑其力学结构,要为其设计类似人体的骨骼与关节系统。角色的动态取决于关节的数量,关节越多,人偶模型的动作越复杂、真实。一般而言,具有足够弹性与强度的钢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一些高投资的偶动画甚至会统一定制工业级的球关节金属内骨骼。

在骨骼运作良好的基础上,下一阶段的形体设计中应当注意角色自身的造型元素不能妨碍关节的活动,同时,还需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可供替换的头雕、服饰与道具。对于覆盖在人偶金属骨架上的材质,传统偶动画大多采用的是黏土,这是因为黏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与稳定性,不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产生性质变化,同时易于获取,而且黏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形状来实现动画效果,这决定了黏土是偶动画中最为常见的制作材料。

但是黏土人偶在拍摄的过程中也有容易变形等缺点,并且难以表达复杂的形体动作与丰富的细节,加之近年来树脂工艺日渐成熟,所以目前业内主流的商业偶动画大多选择硅树脂与硅胶等材质。这种材质不仅很好地解决了黏土人偶的弊端,而且在形体的塑造与细节的表现方面获得了较大的突破,能够表现出更为夸张、更具视觉冲击力的角色造型。

以往的偶动画中,人偶的各部位需要手动调整,移动拍摄。例如,《小鸡快跑》中鸡的角色模型都使用黏土制作完成,头部的眼、口、眉都需要手动调整,甚至需要用黏土再制,而其他部分如翅膀、腿的内部有支撑的小棍,通过控制这些小棍来带动角色移动。这种操作方法很容易造成模型的损坏,从而导致制作成本上涨。而在《鬼妈妈》中,动画人偶的制作达到了新的高度。制作者在模型面部内部设置了较为复杂的机械装置:角色头部的内部由一个单独的塑料托支撑,在塑料托的各个关键部位和比较重要的表情部位处设置了细小的齿轮零件;同时在角色后脑的头发中设置了隐藏的触控点,通过这些触控点来对角色的表情进行微调。这样整个头部宛如一只精致的机械手表,再配合可替换的表情面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动画师的操作、节约了时间成本、缩短了整部动画的工期,而且使得角色神态与表情表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场景与灯光。

场景与灯光对于偶动画而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偶动画的场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部动画的故事背景、时代风貌与美术风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辅助叙事的功能。设计并制作一个立体的实体场景,就如同创造一个戏剧舞台、创造一个真实的世界。除了对场景的空间关系与纵深层次的运用以外,值得注意的是,偶动画的场景虽然类似电影拍摄的布景片场,但是与之相比,其比例有一定程度的微缩,这样对于摄影机机位的限制会更大一些,所以在进行场景设计的时候,摄影机的因素一定要细致地加以考虑。而灯光在偶动画中除了照明以外,还起到了强化模型材质与营造特殊氛围的作用,所以照明灯光与氛围灯光的分布,也是在设计与制作偶动画场景时需要重点注意、反复调整的一个因素。

(3)木偶动画。(www.xing528.com)

木偶动画在偶动画中同样也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木偶动画主要盛行于欧洲,这与欧洲历史上颇为流行的木偶剧有着较深的渊源,其中尤以中欧的捷克与斯洛伐克为甚。近代以来,捷克地区的木偶戏深受巴洛克风格的浸润以及意大利舞台美术风格的影响,诞生了诸如《唐璜》《木偶马戏团》等众多经典木偶剧。

木偶动画在亚太地区也有相应的发展,我国第一部木偶动画是1947年完成的《皇帝梦》,到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不少耳熟能详的同类作品,诸如《阿凡提的故事》《神笔马良》《真假李逵》《东郭先生》《曹冲称象》等。国产木偶动画多取材于历史典籍与民间故事,木偶大多造型生动并带有强烈的民族风格与地域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国产木偶动画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绩,近年来热播的《霹雳布袋戏》系列便是最好的证明。《霹雳布袋戏》脱胎于明清时代盛行于闽浙台地区的同名戏种,在继承传统武侠文化的基础上,引入大量的动漫元素,打造了极具特色的庞大的木偶动画系列。《霹雳布袋戏》的革新体现在较多的层面,例如紧凑的线性叙事方式,尺寸放大、强化关节活动性的木偶,参考日式动漫风格制作的俊美面雕,替代传统塑料假发的真实植发,精心缝制的精美戏服等,这使得《霹雳布袋戏》获得了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

日本的木偶动画则深受江户时代的人偶文化的影响。著名日本动画家、偶动画导演川本喜八郎一生拍摄了大量的木偶动画,例如《折花》《犬儒戏画》《鬼》《道成寺》《火宅》等。这些木偶动画以江户时代活动人偶的造型为基础,加入夸张元素制作成动漫木偶。动画编剧在加入能剧元素的同时又不失对细腻心理活动的描写,使得川本喜八郎对世界木偶动画的发展做出不可忽视的贡献。1985年,川本喜八郎与上海美术制片厂合作推出了木偶动画《不射之射》,这部讲述战国时代赵国青年纪昌习射、修行并最终悟道的动画,以精美而细致的画面阐释“射的最高境界便是不射”这种无为而无不为的意境。这部特殊的动画不仅充分展现了川本对于传统中国文化内核的理解与尊崇,而且也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印记。

2.实物动画

实物动画是利用生活中可获得的物品,例如牙膏、杯子、鞋子、螺丝、铅笔、火柴、水果蔬菜、石头等无生命的现成品,通过相应的动态与镜头设计,将之拍摄为有生命的动画形象。实物动画与偶动画最大的区别在于:偶动画需要动画人设计并制作出相应的人偶模型与动物模型,而实物动画则保留了所拍摄实物的原貌。

著名的实物动画有诺曼·麦克拉伦的《椅子的故事》,故事主角是生活中一把普普通通的椅子,在被赋予生命之后活灵活现地与人周旋。此外,史云梅耶的作品《石头的游戏》,也是一部杰出的实物动画,故事的角色除了一部老旧的时钟,便是在不同整点落下的卵石。这些石头在史云梅耶的安排下,最初黑白卵石形成围棋般的两军对垒之势,之后不同大小、颜色的众多卵石逐渐混入,平和趣味的拟物排列组合演化为互相粉碎、互相吞噬的激烈战争。最终,落下的时钟压垮了石头们赖以活动的游戏场,石头们的游戏戛然而止,只能默默地堆在墙角。故事里这种从诞生到自我毁灭的寓意不得不让人细细思考。

3.定格动画的主要特点

由于与电影的原理相通,定格动画的发展几乎和电影是同步的,在数字技术尚未成熟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定格动画技术便是非常重要的影视特效手段,解决了当时很多的拍摄难题。定格动画的画面具有强烈的真实感,逐格拍摄法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实现奇幻的画面效果,而这正是定格动画的一大魅力所在。

同时,定格动画也具有杰出的质感表现能力。因为定格动画所使用的角色、场景等所有被拍摄物都是用实物制作的模型,而构成这些模型的材料都具有各自天然的质感。虽然现在三维动画技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能够对众多的材质与光效进行有效模拟,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依然无法实现定格动画通过实拍所获取的材质的真实观感与空间视觉效果。

此外,光学拍摄所带来的良好景深效果、摄像机运动拍摄所带来的真实的空间变化、微观摄影所带来的细腻的细节表达,以及不同光源所带来的光效变化,都为定格动画所独有。定格动画实质上为人们创造了一个特殊而奇幻的世界,这个世界模糊了有生命的物体与无生命物体的边界。

所以,在数字时代的动画世界中,工序复杂且造价高昂的定格动画依然占据着一席之地。诸如史云梅耶、川本喜八郎等动画大师钟情于通过定格动画来实现自己的艺术追求,这都与定格动画独具魅力的表现力分不开。

(三)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又被称为3D动画,这是伴随计算机硬件技术与图形软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动画类别。20世纪90年代的数字技术大发展催生了3D动画。1995年,由迪士尼公司与皮克斯工作室联合推出的史上第一部三维动画《玩具总动员》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力,整个动画界受到了三维技术的洗礼,这种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也让动画的制作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一切都与三维动画的特性分不开。

三维动画与传统动画的制作方法大相径庭。首先需要在三维软件中利用特殊的图形创建方式与算法,制作出相应的动画角色与场景空间的数字模型,然后赋予其材质与贴图,并施以虚拟的灯光与环境参数,最后通过电脑的计算渲染得到相应的三维数字画面。这种独特的制作方式,决定三维动画相对其他类别的动画具有较大的优势。

除了在影视娱乐媒体的应用外,三维动画还被广泛应用在了工业设计、建筑、医学、雕塑、民航甚至军用模拟训练等众多领域。

1.形体造型

对于动画角色的形象,传统的二维动画是需要逐帧绘制的,一分钟的二维动画最高可达1440张画稿的工作量决定了二维动画角色的细节密度必须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否则会为原画与动画的绘制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造成整部动画的工作量以几何倍数的速度上涨,同时也会导致制作成本的大幅上升,所以二维动画的角色形象是没有办法做得十分精致复杂的。定格动画通过制作实体模型虽然能够让动画人偶具有较为丰富的细节,但是人偶的活动性却是一个问题,如果希望动画人偶能够做出复杂生动的动作,就必须设计相对复杂的关节系统,这自然导致定格动画的模型在制作时间与制作成本上是不占优势的。而三维动画角色的制作则是在三维软件这一非常理想的环境中完成的,不仅在角色的细节控制上受到了最少的制约,而且也不需要过于考虑力学结构,因此可以将三维动画的角色做得非常厚重写实,同时极具视觉感染力,再配合强大的灯光与摄影机的功能,甚至可以达到照片级的写实程度。而且借助三维软件强大的功能,能够极大地降低数字模型的制作难度,通常一个动画角色的三维模型只需要建造一次,通过调节绑定的骨骼系统即可实现角色的动态变化,甚至还可以使用真人动态捕捉技术,这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动画制作效率,也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动画制作成本。

三维动画的造型元素在三维软件中充分考虑空间特征与立体造型,相对客观准确。而二维动画更多的是对空间关系的一种模拟,且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当二维动画需要设计一些相对复杂、变化多的角色时,往往因其复杂的空间关系导致不同形态的形体结构的失真。这自然导致了在不同镜头中这一角色的形体结构缺少足够的统一性与稳定性,同时也会对动画衍生产品产生较大的影响。

实际上,三维动画与二维动画最核心的区别在于三维动画提供了完整的深度信息。二维动画对于空间关系的模拟一方面难以控制复杂的形体变化,另一方面,当观察点改变之后,相应的空间关系必须由原画师另行绘制,自然就容易出现偏差。而三维动画完整的深度信息决定了只需要建模一次就能解决绝大多数的造型问题,而且在运动之中也能保证形体的高度准确性,所以三维动画在角色与场景的空间真实性的表达上比二维动画更加准确。同时,三维动画的数字模型无论是制作难度,还是制作成本都比二维动画低很多,使用三维软件时,角色与场景的力学结构这一限制因素就不需要考虑了,因此可以制作出更为夸张、更富有视觉冲击力的动画造型。而且三维数字模型可以实现实体人偶与实体场景难以实现的细节密度。

场景方面,三维动画同样优势突出。在一个固定的场景中,传统的二维动画会因为机位与透视的变化而需绘制全新的前景与背景画稿,而三维动画依然只需要建造一个完整的场景模型,其中诸如树木、草丛等较为复杂的形体可以使用插件进行批量制作,而物品、雕塑、建筑构件形体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已有的三维模型。

同时,三维技术也可以将一些早期著名的二维动画作品进行再设计,以经过重新锤炼的角色形象演绎出新时代的经典。

2.材质与光影

得益于三维软件强大的处理能力,三维动画可以相对轻松地实现众多材质效果与艺术特效。除了材质库内置的金属、玻璃、水、石蜡、石材、布料等众多基础材质以外,还可以使用中国画特有的水墨材质,同时也可以模拟出二维动画的单线平涂的简洁效果,至于实现厚重写实的复杂画面更是三维动画之所长。这样便使得三维动画足以呈现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具有强大的画面感染力。

三维动画要表现材质必须借助灯光。在灯光的辅助下,材质自身的高光泽、反射度、表面凹凸纹理等诸多特征才能较好地显现。而三维动画软件能够为动画制作者提供诸如点光源、面光源、平行光源、间接照明,甚至雾状体积光等众多不同种类的光效。这些灯光的位置、角度、强度、颜色、衰减范围、变化时间、运动轨迹都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与调节,而且光线产生的阴影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边缘柔化的程度与衰减的范围。甚至可以通过光源的变化来强调角色自身的形体特点。同时,光照效果也会因为角色的动态变化而产生实时的同步反应,这种视觉效果在二维动画中是很难实现的。

此外,三维软件中还有一些独有的功能组件,包括程序化动画、运动力学与物理引擎模拟系统、粒子系统以及动作捕捉系统等。在这些系统的支持下,三维动画的画面表现能力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之前被用来制作电影特效的定格拍摄法,也逐渐被三维动画所取代。三维动画所制作的电影特效的真实程度已经可以做到毫无破绽,而其成本却比传统的逐格拍摄低很多。三维技术已然是现代电影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甚至还有完全由三维技术制作的电影。

3.运动表达

在二维动画中,角色的原动画与背景是分开绘制的,通过叠层的方式来获取最终的动画画面,这就必然导致了角色与背景在互动上存在较大难度。同时,伴随推、拉、摇、移、跟、甩等镜头运动,从摄影的角度来看,角色与背景的透视关系应该同步发生变化,但是在二维动画中,却难以兼顾二者,如果需要表现较为复杂激烈的角色动作与镜头运动则会更加困难。这就使得绝大多数的二维动画只能将背景绘制得相对复杂写实,以背景画面中的大量细节来掩盖运动变化的单一无力。而三维动画则可以首先通过低精度的模型将镜头内所有形体的运动关系进行同步调整,确保各角色的动态与场景的运动关系准确无误后再替换为精模。实际上,三维动画能够对需要拍摄的空间进行完整的虚拟架构,镜头运动对角色与场景产生的透视变化,三维软件可以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所以三维动画在运动方面的画面表现会比二维动画更加真实。

同时,三维动画不像定格动画那样受物理限制。对定格动画而言,实体角色与场景在拍摄的过程中不能摔倒,所以必须考虑这些实物模型的重力承受能力,角色的动作造型就无法随心所欲地进行调整。而三维动画则不受此等因素的约束,可以调节出更具有视觉张力的角色动态。

三维角色的动作变化,实际上可以通过调节绑定在数字模型上的骨骼系统得以实现,通过调整骨骼系统中相应的关节节点就可以极为快捷地改变角色的动态,这比二维动画依靠逐帧绘制才能让角色运动起来便捷太多。制作者甚至可以将设定好的骨骼动作提取出来,并赋予不同的角色模型,这种技术在三维动画,特别是三维游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大量的重复工作可以因此简化。

三维动画的动作调节还可以使用动作捕捉系统,这种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在人体的关键关节部位设置传感器,在模特表演了相应的动作之后,由动作捕捉系统捕捉跟踪各传感器的位置,再经过计算机运算后得到三维空间坐标的数据,而这些三维坐标数据在经过处理之后就变成可以赋予三维角色的动作信息。这种通过采集真人动作并植入三维模型的处理方式能够获取非常真实的运动效果。动作捕捉系统在三维动画与数字电影中有着非常重要、非常广泛的用途。

三维动画技术帮助人类创造了一个真实的虚拟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可以说越来越模糊,人们甚至可以与这个世界深入互动,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当前备受市场关注的次世代3D游戏。而且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三维动画、电影、游戏之间的差异正在日益缩小。

(四)其他动画

1.复合动画

复合动画是指一部动画片的创作中出现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动画形式或者拍摄方法。最早的复合动画为迪士尼在伊沃克斯-迪士尼商业美术公司时期所创作的真人实拍与二维动画相结合的作品《爱丽丝喜剧》。史云梅耶的大量作品中也有复合动画的形式,例如,在《棺材和天竺鼠》这部定格动画中,就有不少剪纸动画的镜头出现,《对话的可能性》也属于实物动画与偶动画的复合。一部分复合动画的创作者以这种故意为之的不统一的视觉风格,营造其独有的实验性与怪诞性的动画语言与抽象的意境。这类作品通过拼贴的海报、真人的表演、三维的元素、剪挖的处理和实物的融入等将各种迥异的材料混合在一起,带来大信息量与独特的视觉刺激,这种带有实验探索性质的动画作品使观众获得了独特而新奇的感受。

而在商业动画中,复合动画最常见的形式便是二维与三维动画的结合,通常以二维动画为主,三维动画作为辅助。由于二维动画对于形体相对复杂的角色的动态效果表现存在一定的困难,成本较高,同时还必须控制这些角色或者道具的细节密度,所以在一些投资较高的二维动画中,会釆用部分三维制作的角色与场景作为补充。

但是,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接受剧中的人物角色与机械角色、道具存在如此巨大的风格差异,所以有的导演考虑将三维动画部分渲染成与二维角色较为统一的赛璐珞风格,同时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角色的3D特性,表现其由于镜头运动所带来的透视变化这种二维动画难以实现的画面效果。同时,当需要一些夸张变形的镜头时,则再次使用二维动画这种复合的形式。

二维动画由于对场景透视关系变化的表现存在一定的难度,例如推镜头。按理说随着镜头的变化,背景的透视关系应该逐渐变得更加仰视,但如此一来不仅角色,连同背景也得逐帧绘制了,如果还要保证背景的细节就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类似的部分也可以考虑采用三维动画予以取代。

有时候三维动画也会根据具体需要加入二维动画的片段来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功夫熊猫》系列便是最好的代表。目前有两部《功夫熊猫》在片头各自使用了一段二维动画作为剧情铺垫:《功夫熊猫Ⅰ》的片头使用了二维手绘动画的风格,而《功夫熊猫Ⅱ》的片头则使用了类似中国传统皮影戏的剪纸动画。

真人实拍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类为一种特殊的动画。有的动画在剧情需要的时候也会加入真人实拍部分,例如1997年上映的二维动画电影《新世纪福音战士剧场版:Air/真心为你》中就使用了4分13秒的真人实拍镜头用以表达男主角的内心活动。

2.针幕动画

针幕动画的原理是在一块金属板上钻出上百万个针孔,然后在每个针孔中塞入钢针,利用钢针长度的深浅不一在灯光下所形成的不同层次的阴影,来呈现动画角色、场景的线条轮廓与结构光影。这有点像是一个手工的钢铁显示屏,而每个钢针则相当于屏幕上的像素点。

针幕动画是一种相当特殊的动画类别,虽然能够形成特立独行的视觉效果与艺术风格,成为动画史上不可磨灭的经典,但是因其成本高昂,制作过程细腻繁复,而无法走下神坛、批量生产,走进千家万户。但是针幕动画所特有的古典美学与贵族气息,和其内容所呈现的种种观念充满启发性,历久不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