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动画的本质与技术艺术融合

动画的本质与技术艺术融合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动画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有着极强的技术本质和独特的艺术本质。17世纪发明了“魔术幻灯”,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视觉暂留现象”,在随后的时间里陆续发明了光学影戏机、照相机和感光材料、赛璐珞化学片等新技术和新工具,促成了20世纪美国动画制片厂的兴起。更为重要的是,动画造型及其运动,都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由人的创造而诞生的,这也是动画艺术本质的突出特点之一。

动画的本质与技术艺术融合

动画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有着极强的技术本质和独特的艺术本质。这两个根本属性是相辅相成的,技术是基础,没有技术,就不会有动画这一艺术形式;艺术是核心,没有美术造型艺术,动画与实拍电影也就没有根本性的区分了。技术归根结底是为艺术服务的,而艺术表现力又因为技术的改进而不断深化和发展,二者互为因果,共同构成了动画这一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一)技术本质

自从有人类以来,各种图像形式的记录,显示出了人类潜意识中有表现物体动作和时间过程的欲望。25000年前,西班牙阿尔达米拉洞窟的壁画上,出现超过4只牛脚的图像;古埃及壁画上出现记录人类连续活动的绘画,这些均表现出上述的欲望。但是,这些图形就其本身而言,都还是静态的造型,只能记录动作的瞬间,与一般的造型艺术并无根本区别。只有当它们成为能够在屏幕上运动起来的影像时,才具有了电影的特征和功能,而要使静止图像转化为运动起来的影像,却有着一系列的技术过程。

回顾动画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它前行的每一步都深深地打上了技术的烙印。17世纪发明了“魔术幻灯”,19世纪科学家们发现了“视觉暂留现象”,在随后的时间里陆续发明了光学影戏机、照相机和感光材料、赛璐珞化学片等新技术和新工具,促成了20世纪美国动画制片厂的兴起。至于使动画成为工业以及娱乐媒体宠儿,则有赖佛莱雪兄弟(Max&Dave Fleischer)及后来居上的沃尔特·迪士尼(Walter Disney),他们将动画的娱乐性、商业性成功发展起来,并都在动画技术的研发上有着巨大贡献,例如佛莱雪兄弟的多层摄影,迪士尼动画的音画同步、真人影像与动画合成、色彩卡通等。后来的计算机动画,也都离不开他们的技术贡献。

(二)艺术本质(www.xing528.com)

纵观动画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动画艺术语言形成的印迹。1914年,美国漫画家温瑟·麦凯(Winsor McCay)创作的《恐龙葛蒂》注重角色的生命力,塑造出憨态可掬的恐龙形象,完成了具有高度想象力的“完全动画”。美国人斯图尔特·布雷克顿(J.Stuart Blackton)的《滑稽脸的幽默相》,法国人埃米尔·科尔(Emile Cohl)的《幻影集》,都形成了动画美学上的重要语言,并展现出动画语言的两大要素——“想象”和“幽默”。随后,《汽船威利号》加上了“声音”,《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赋予了“色彩”,动画艺术中就具备了“视”与“听”的语言成分。视觉艺术的“造型”和“色彩”,加上听觉艺术的“声音”,以及画面与声音的完美结合,使动画艺术呈现出了独特的艺术性。

动画已不是单一的视觉艺术形式,而是综合性艺术,它综合了文学戏剧雕塑、绘画、音乐、摄影等,可以说几乎涵盖了所有的艺术形式。任何一部动画片的创作和生产,从选题、创意策划、文学剧本的编写,到美术造型设计、动画原画的绘制、拍摄和配音等创作生产环节,无不涉及上述各艺术门类的知识。从美术角度而言,动画片是以美术造型为基础来表现物体运动和发展过程的特殊美术形式,它几乎囊括了一切平面或立体的美术形式和手法。更为重要的是,动画造型及其运动,都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由人的创造而诞生的,这也是动画艺术本质的突出特点之一。

认识动画的本质,不该拘泥于技术手段、创作方式或美学特征等方面,也不该拘泥于某一历史阶段,而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毕竟它是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发展才逐渐成熟起来的既古老又现代的艺术。在认识过程中,尽管我们会有归纳动画丰厚积淀的沉重,会有现代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激进与艺术观念博大深沉的迷离之感,但是动画真正的本质与精神反而能在世代的演化中获得更深刻地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