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期,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出现,它的出现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为无产阶级在社会保障方面充实了内容。他的社会保障思想的核心内容大部分体现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关于社会再生产理论,马克思从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两个方面进行了重要阐述。正是由于社会再生产作为思想基础,社会保障相关思想理论由此形成。马克思主义也是社会主义福利思想的基石,并对其发展与演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扣除理论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劳动者个人在分配社会产品时,应该首先除去以下几项:首先是弥补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然后是扩大生产额外付出的部分,最后是用于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的部分。除去了以上部分后,剩下来的社会产品用作消费资料。马克思同时提出社会保障基金所扣除的数额应该与当时段经济的发展状况相匹配,保持相同水平。有关社会总产品中扣除掉保险基金与社会后备基金的描述,原文是这样说的:“在经济上是必需的,至于扣除多少,应当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力量来确定,部分的应当根据概率论来确定。”马克思所提出的后备保险基金或者后备基金主要指的是商业保险基金,但在这种主张中同时也包含了社会保障思想的基本内涵。
2)需求理论
马克思指出,工人的劳动为富人创造了财富,但劳动者自身却出现了赤贫现象,劳动者在生产上的威力和范围是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的,相反如果在生产上的威力和范围越小,则表示劳动者越贫困。他认为在当时无产阶级的处境之所以如此悲惨,应该到资本主义制度中去寻找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使得整个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从多个方面都加剧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工资制度导致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生产手段的改进加重了对工人的剥削,资本积累进一步加剧无产阶级的贫困化。
恩格斯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三种,分别是生存资料的需要、发展资料的需要和享受资料的需要。生存资料的需要从生理方面理解,是延续生命、后代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劳动者可以通过生存资料恢复身体机能,维持正常的脑力和体力活动;发展资料的需求能够使劳动者的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和运用;享受资料的需求是劳动者为享受更高级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所需的物质和文化资料。后来,斯大林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进行表述时,把物质与文化需求归结为人的两种需要。
马克思提出“限制妇女劳动和禁止童工”的主张,他指出:在正常劳动日的情况下,不能限制妇女劳动,除非是这个劳动日中所包含的较短的劳动时间和休息时间;不然,妇女被限制劳动的情形只能是在对自身产生伤害或者对女性传统观念产生冲击的部门中。如果指的就是这样,那就应当加以说明。由于资产阶级的压榨蛮横,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往往得不到较好的保障,生活的压力使他们经常处于穷困境地。从整个社会层面看,其实他们才是最需要救济和保障的对象。(www.xing528.com)
3)贫困化
马克思曾指出劳动者在生产上的威力和范围是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的,反之则同样成立。他在著作中曾说到如果财务的积累在一极,那么在另外一极必定积累着贫困、被奴役、劳动折磨、粗野和堕落的道德。
恩格斯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把广大工人变成奴隶,使之成为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他们的生活随时间一天天坏下去,最好的情况也只能暂时勉强糊口过日子,大多数工人贫困到无家可归,饿死街头。资本家压榨广大工人的血汗,工人被赤裸裸地出卖劳动力,居无住所并染上了一身疾病,无钱医治加上整个社会丧失伦理道德,使广大工人的精神和肉体受到无休止地摧残,在绝望中度日,毫无希望可言。
同时,马克思主义指出了造成这种贫困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在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和生产的产物使他们陷入没落和贫困的困境中,这种贫困状况向来是发生在劳动的本质里。
总的说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提出一些社会保障思想主张,但是,其社会保障思想主要以唤起和鼓动无产阶级进行革命为目标,这使得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对当时资产阶级政府的社会福利措施采取批评态度,甚至对工人阶级所提出的一些社会福利要求与主张也持批判态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