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演变与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演变与历程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这些思想,随后我国在古代不同王朝均建立和实施了一系列可被现今称为社会保障的有效措施。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因生产力发展有限,社会保障能力和保障层次水平都较低,但政府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使其保障覆盖范围较广阔,基本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调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的演变与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渊源可以回溯至我国古代,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由儒家道家提出的“大同”“富民”等观点中就有社会互助相关内容,而“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的论述更是内在地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福利的思想。根据这些思想,随后我国在古代不同王朝均建立和实施了一系列可被现今称为社会保障的有效措施。

管子》记载了关于先秦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活动,比如“五行九惠之教”思想就针对九个方面对国家提出了社会保障要求,还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明确不同分工。秦汉王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国家设立诸多仓储设施进行粮食储备,凡遇自然灾害均开仓济民以救恤百姓,除粮食以外,还赠物赠钱赐予公田于灾民,恢复其生产;在政策层面减租减赋,如土地税、兵役、徭役等。在两汉时期还出现了辅助政府保障的民间互助保障,包含宗族互助与邻里互助。宗族互助主要以名誉提升、势力增强为目的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而邻里间救助会形成许多民间团体“单”,其中多是由普通百姓自发形成,以团体力量克服灾难。至隋唐时期,社会保障更加体现出对贫病弱势百姓的救恤,政府建立起“悲田养病坊”来接收鳏寡孤独等群体,管理方式主要由寺院进行经营,政府主要承担监督和主导作用。宋代设立福田院收养老弱病残或流浪之人,另设立考绩制度对福田院管理者进行激励,逐渐使其呈现规范化管理态势,也最早体现出现今养老院的初步思想;与此相似的机构是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设立的安乐病坊和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创建的安乐庐,均是由官府出资施舍羹食与药品,并派遣医师救济患疾百姓,后以“安济坊”为名推崇至全国范围,随后的“义庄”也俨然成风,遍及南北,为救助贫弱疫病之人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早期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重要举措。在弃婴养育方面,也是自宋代设立慈幼局、婴儿局之后,诸如全婴堂、育婴堂的设立不断兴起。除此之外,宋代的个人医疗慈善救助也蓬勃兴起,比如“病坊”就是历史上最早的地方医疗机构,主要用于疾病疫病的防控与治疗。南宋后期,安济坊逐渐发展为惠民药局,并向官办药局进行转变。元朝时期,惠民药局的管理更加正规。明清以后,惠民药局的经费由国家财政支付,在防控疾病、救助弱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此外,该时期商业经济发展逐步成型,失业风险随之加大,如《布业经义公所善举碑》中就有提出同业伙伴互帮互助的救济形式,最早体现了失业救济的重要思想,有助于完善社会保障的整体体系。其他的社会保障民间团体在明清时期也十分盛行,育婴堂、同仁堂、儒寡会等机构发展起来,至此,我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开始走向成熟。(www.xing528.com)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事业因生产力发展有限,社会保障能力和保障层次水平都较低,但政府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使其保障覆盖范围较广阔,基本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相关内容,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调和了阶级矛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