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发展“静脉”产业
利用循环经济原理和技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在生产过程中,促进物质和能量在各个生产企业和环节之间进行循环、多级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做到污染零排放。同时,进行“废料”再利用,以实现物质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大力发展“静脉”产业,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产业低碳化。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市每年有大量的工业废渣,其中钢渣、粉煤灰、电石渣、煤矸石、磷渣等可循环利用,作为新型建材业的原料,通过变废为宝,减少工业排放。特别是对能源消耗较大、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产业,通过技术升级改造、新技术的采用等方法推动产业升级,实现高碳产业的产业链条低碳化,从上游的研发设计环节开始注重低碳概念的融入,到下游生产制造、销售环节减少污染排放,从而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试水再制造,开发新“金矿”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报废量也随之增加。一方面是资源匮乏、钢价飞涨,另一方面却是汽车垃圾的困扰。因此,在中国逐步走向汽车社会的今天,汽车循环产业意义尤为重大。按照2010年5月底工信部、发改委等11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中的定义:再制造是指将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能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再制造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www.xing528.com)
再制造与制造新品相比,除了性能上不输外,还可节能60%、节材70%、节约成本50%,几乎不产生固体废物,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有调查显示,新制造一台汽车发动机的能耗比再制造多出10倍,而再制造一台汽车发电机的能耗是新制造的七分之一。因此,再制造不仅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也能同时获得不可估量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外,再制造已经有超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较完善的制造和服务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球再制造产值已超过1000亿美元,75%来自美国,其中汽车和工程机械再制造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2008年,阳和工业新区宣告将建成“中国—东盟汽车循环产业城”,但后来一直没有更大动静。经调研,原因为相关部门觉得目前在柳州发展汽车再制造行业并不合适,因此这一符合低碳潮流的项目暂时未能启动。随着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重视,加上柳州是中国五大汽车城中人均生产汽车量最多的城市,拥有上汽通用五菱、重汽运力、东风柳汽、延龙汽车、一汽柳特等多家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有500多家,2017年柳州市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3.5万辆和252.2万辆,柳州已经有这个机会可以尝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