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化是柳州市中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
2014年柳州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3.9%,比广西高出15.2个百分点,柳州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快速推进将成为今后发展主趋势,体现在全社会产出的增加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同时通过工业内部结构优化,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
2.产业基础实力雄厚
柳州是西南地区的工业重镇,工业经济总量占广西的五分之一,已形成以汽车、机械、钢铁为支柱,化工、制糖、造纸、制药、建材、日化等产业并存的工业体系。2014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419.86亿元,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总数达到464家,其中超600亿元企业2家(上汽通用五菱和柳钢),超100亿元企业6家(上汽通用五菱、柳钢、东风柳汽、柳工、五菱汽车、柳州卷烟厂),超10亿元企业65家。
3.科技创新后劲充足(www.xing528.com)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第七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六县四区连续3次全部通过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是广西唯一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的城市。目前,拥有国家土方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个、国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创新试点1个、培育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8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4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同时拥有众多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工程院、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产学研机构。
4.生态宜居环境日益彰显
“十二五”期间,柳州市始终坚持“扎实推进生态系列创建活动,构建生态文明柳州”这条主线,牢牢抓住“节能减排、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三个重点,坚持深入实施“碧水蓝天”工程、美丽柳州清洁乡村工程、百里柳江综合整治工程,加大环境保护、建设和整治力度,城市形象和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城市绿化建设不断推进,各项环保工作得到有效推进和落实,环保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大气、水、声、辐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突发环境风险事件得到妥善处置,“生态工业柳州—宜居创业城市”建设成效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