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理论基础

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初,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主要用于解释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经济学家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的研究通常考察3个基本的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国家间人均产出差异的贡献大小。后来研究者发现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由工业所贡献的,因此将研究重心转向测算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说明在工业经济增长中技术变化的影响及改善途径。

全要素生产率与制造业的理论基础

在对一个经济体长期经济增长背后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发现存在无法用资本与劳动投入增加导致产出增加的因素。对于这个问题的不断探讨,形成了分析所有增长问题的出发点。实际上,研究经济增长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探索是否可以实现经济体全面加快增长,或者是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水平更接近富裕国家。在这一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经济学家索洛将总产出增长中无法由劳动投入增长和资本投入增长说明的部分归结为“技术变化”,也称为索洛余值(或全要素生产率TFP),即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等)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索洛之后,更多的学者开始从量化的角度去分析经济增长问题,那么测算索洛余值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也就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研究领域。

最初,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主要用于解释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经济学家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问题的研究通常考察3个基本的因素: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国家间人均产出差异的贡献大小。后来研究者发现一个地区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由工业所贡献的,因此将研究重心转向测算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说明在工业经济增长中技术变化的影响及改善途径。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全球各地都能看到“中国制造”的字眼,这与国家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息息相关的。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测算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动态变化情况,并从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说明中国制造业结构转型问题,期望从中找到合适的路径解决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