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互联网和微信用户大数据调查的综述

基于互联网和微信用户大数据调查的综述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网民和手机及微信用户群体中学生群体占比达24.8%。三是人们依赖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信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微信在语音发送次数、视频通话等沟通方面的数据也发生显著的变化。2016年以来,多数微信用户好友已突破“邓巴数”的界定。二是在微信用户群体中,学生群体近三成,个体户或自由职业者达两成。

基于互联网和微信用户大数据调查的综述

从《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微信数据报告》及《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等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到:

一是随着网民和手机用户的不断增长,微信用户呈黏性上升,重度用户显著增长。微信日活跃用户达9.02亿户,月活跃粉丝达7.97亿人,其中76.1%的活跃公众号粉丝在万人以下。

二是网民和手机及微信用户群体中学生群体占比达24.8%。

三是人们依赖互联网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微信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微信在语音发送次数、视频通话等沟通方面的数据也发生显著的变化。小程序将成为民生领域生活服务的应用前景,也是一种新的传播动力方向。

四是微信的社交变迁,从熟悉人社交到泛关系社交。微信整体关系进入稳定期,微信好友中的“泛好友”越来越多。随着微信好友从熟人关系扩展到向工作与服务和泛关系时代,信息冗余将迫使用户对精准、定向分发有更强烈的诉求。另外,在泛关系时代,微信关系链由强关系链条衔接的家人、好友的范围,向弱关系联系的泛工作关系网络延伸,这些延伸容易导致不良信息的传播。

五是多数用户将朋友圈视作生活场景。朋友圈承载了微信的社交属性,但相较于微信通讯整体泛工作化的趋势,多数用户仍更倾向于将朋友圈视为私人领域,六成以上用户选择将朋友圈用于个人生活记录,同时也更倾向于在朋友圈看到私人化的内容,如生活记录、观点表达等。

六是超级关系链下的沉淀与冷却。2016年以来,多数微信用户好友已突破“邓巴数”(150人)的界定。这里平台的易用性效率和自净化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也恰恰是突破“邓巴数”之后,用户自我关系链管理和信息流的自净化排序都会更深层影响关系之间的互动程序。在这个趋势下,用户和商户如果不能给关系对象提供“亲密”或“有用”的信息,将会成为超级关系链中被沉淀和冷却的对象。

(三)基于文献和大数据综述的评述

从上述文献综述及基于互联网络大数据调研综述可以看到,学术界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从网络大数据和微信用户大数据及生态情况,可以预感到互联网应用的发展前景及微信用户的发展与变迁。

1.文献拐点的启示

从文献综述可以看到学界近十年来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后这五年,2015年研究成果达到最高峰,2017年研究在成果处于低峰时形成拐点。由此可以看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已经完成了“破题”阶段,随着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深入,随着中央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启动,中宣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上传播的重视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华文化传承与传播等方面的内容将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掀起新一轮研究高潮。(www.xing528.com)

2.在研究内容方面

一是基础性的理论研究。从“三个倡导”的逻辑关联体系的构成到最大公约数的取向及辩证统一关系,学者们都给予了充分的论述,从理论上较全面地厘清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与内涵,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指导人们一系列行为观念的伦理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扩展落地。这是一个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它不仅包含着对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处理中的行为规范,也深刻地蕴涵着依照一定原则来规范行为的深刻道理,甚至国家的关系和行为的秩序规范。

二是路径与实践的应用研究。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既要强调核心价值对复兴伟大中国梦理想动力,又要从实际出发,强化问题导向,在实践中落细、落小、落实,不断深化实践养成,将抽象地向人们宣传和灌输的方式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信”。

三是文化与养成方面的研究。当前较多的学者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成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研究的重点还是要通过核心价值观这个“魂”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激活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准则中,落小细微,不断推出精品研究成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家风教育之中,潜移默化,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成国风。在“一个地球村”的生活环境中,本土文化不可避免受到西方文化的侵蚀,要在碰撞中融合、吸纳中扬弃,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四是机制与制度的评价研究。围绕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保障机制和认同机制及作用上,学界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提出不少观点。学者们大多关注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的研究,却忽视了对培育结果和效果的作用实证研究,转化机制的研究,因此需要学界进一步深入研究,取得共识,建立转化机制。

五是传播的效应研究。相对于纸质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基于网络的社交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了很大发展,在信息的传播上有巨大的优势。因此,要研究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到网络宣传、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面声音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用正确的网络舆论引导思潮、凝聚共识;要研究开展挖掘本土历史和民族文化资源,将拍摄制作的经典民间故事视频或动漫转化成小视频的形式通过微信传播或小程序应用传播。

3.微信用户的生态变迁

一是随着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用户呈黏性上升,多数微信用户好友已突破“邓巴数”,而进入“泛友好”的稳定期。说明自媒体微信公众号当下最大挑战是用户增长放缓,阅读量增长放缓。因此,信息冗余将迫使用户对精准、定向分发有更强烈的诉求,即要求自媒体发出来的信息针对精准,才能保持其“粉丝”的活跃而不“跳圈”。

二是在微信用户群体中,学生群体近三成,个体户自由职业者达两成。前者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影响,后者则是各种非理性言论或虚假信息容易诱发“蝴蝶效应”的自由群体。

三是微信已经成为人们移动办公处理业务的平台,其小程序已在民生领域和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其前景可观,应引起作为承载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介的关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