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明代江宁王的秘辛

揭秘明代江宁王的秘辛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在网上则有另一番热议:有人赞同该说,也有人认为从规格上看,该失考墓更可能为明代某江宁王之墓。由此引发笔者对明代“江宁王”的浓厚兴趣,遂结合江宁恭懿王墓志铭文及相关文献记载,就明代江宁恭懿王的生平、江宁王的世系及葬地诸问题作一具体分析。嘉靖四十二年五月内册谥」为江宁恭懿王。江宁恭懿王朱厚炼墓志出土地点,《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一书注明为“江苏江宁”。

揭秘明代江宁王的秘辛

袁 凯

笔者近阅《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一书,偶见书中收录江宁恭懿王墓志及志盖拓本一张,且标注该墓志乃江苏江宁出土。不久,又见《金陵晚报》刊登一篇文章,文章介绍明初开国功臣常遇春后裔(第19代孙女常素芳)认为,位于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东南的常府山“娘娘坟”可能是常遇春长女常美荣(朱标正妃)墓,相去不远的姚南村明代失考墓系常遇春次子常升之墓。而在网上则有另一番热议:有人赞同该说,也有人认为从规格上看,该失考墓更可能为明代某江宁王之墓。由此引发笔者对明代“江宁王”的浓厚兴趣,遂结合江宁恭懿王墓志铭文及相关文献记载,就明代江宁恭懿王的生平、江宁王的世系及葬地诸问题作一具体分析。

从拓本情况看,此墓志近方形。志文四缘光素,长64、宽68厘米,共 16行,总277字,竖行左读,楷书阴刻(图一)。现将全文释录并标点如下(“」”为转行符号):

图一 明代江宁恭懿王朱厚炼墓志

钦赐赵府江宁恭懿王圹志」

王讳厚炼,乃赵庄王之仲子也,母次妃刘氏,弘治十」八年二月二十六日生,正德十六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江宁王,以东城兵马指挥陈懋之女册」封为江宁王妃嘉靖四十一年七月初三日薨逝,」享年五十八岁。子三人:长载墣,封嫡长子;次载垆,」三载,俱封镇国将军。女三人:长封建城县主,二、」三尚幼,未封。垆生孙男一人翊篯,未封。生孙男」二人,俱幼,未封。」上闻讣,辍视朝一日,遣官谕祭,命有司治丧葬如制,在」京文武官皆致祭焉。嘉靖四十二年五月内册谥」为江宁恭懿王。以嘉靖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与先薨妃陈氏合葬于府治西孙平之原。呜呼!王」以宗室至亲,为国藩辅,茂膺封爵,贵富兼隆。兹以」令终,夫复何憾?爰述其概,纳诸幽圹,用垂不朽云。」孤哀子载墣等泣血纳石。

志盖长77、宽77厘米,共4行,总12字“明钦赐」江宁恭」懿王合」葬圹志”,竖行左读,篆书阴刻(图二)。

图二 明代江宁恭懿王朱厚炼墓志盖

史载明成祖朱棣有四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及朱高燨;嫡长子朱高炽嗣位,朱高煦封汉王,朱高燧封赵王,朱高燨幼殇未封。赵王朱高燧一系,其嫡二子朱瞻塙嗣赵惠王,朱瞻塙嫡长子朱祁镃嗣赵悼王,朱祁镃庶长子朱见灂嗣赵靖王,朱见灂庶三子朱祐棌嗣赵庄王,朱祐棌嫡长子朱厚煜嗣赵康王,朱厚炼为赵康王之庶弟,即明太祖朱元璋七世孙也。

据墓志载,朱厚炼乃赵庄王朱祐棌之仲子也,母次妃刘氏。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二十六日生,正德十六年(1521年)八月二十二日册封为江宁王,娶东城兵马指挥陈懋之女为江宁王妃。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初三日薨逝,享年58岁。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五月内册谥为江宁恭懿王,于同年十一月十五日与先薨之江宁王妃陈氏合葬于府治西孙平之原。

明朝赵府江宁国共袭3世,始于朱厚炼,止于朱翊。江宁恭懿王,前已述正德十六年(1521年)封,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薨;朱载墣,江宁恭懿王朱厚炼嫡长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袭封,万历九年(1581年)薨,谥庄惠;朱翊,江宁庄惠王朱载墣庶长子,万历十二年(1584年)袭封,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薨,谥端和。因江宁端和王朱翊之子朱常淰先卒无嗣,江宁国除。

朱厚炼虽贵为皇胄,食必粱肉,衣必文绣,却是庶出支系,在宗室中地位不似嫡出直系那样举足轻重。文献中关于朱厚炼的记载虽有迹可寻,然亦是寥寥几笔。如《明世宗实录》卷五云:“(正德十六年八月,)又封赵庄王祐棌庶三子厚炼为江宁王。”卷四百九十四:“(嘉靖四十年三月,)命成皋王载垸管理赵王府事。初,赵王世子、世孙俱早卒,封世孙子常清为赵世曾孙。至是,王薨。世孙夫人奏,曾孙年幼,未能摄国,因举江宁王厚炼及载垸俱勘管理府事。上从部议,暂令载垸保护幼孙,俟年长袭封之日回府。”卷五百十一:“(嘉靖四十一年七月)甲申,赵府江宁王厚炼薨,赐祭葬如例,谥恭懿。”从以上记载看,朱厚炼一生虽未建彪炳史册之伟业,却亦未犯大逆不道之罪行。应该说,他是一位安于现状、恪守本分的县王。对于一个生在帝王之家的庶子支系,他给自己这样一个准确定位,一颗不争不抢的心,使他得以安享一世富贵

关于江宁恭懿王朱厚炼的排行,墓志载“乃赵庄王之仲子”,而前引《明世宗实录》则载为赵庄王庶三子,又如《明史》卷一○三《诸王世表四》亦云:“恭懿王厚炼,庄庶三子,正德十六年封,嘉靖四十一年薨。”朱厚炼到底是赵庄王之仲子,还是庶三子?

一般而言,出土墓志所载较传世文献更为可靠。毕竟文献多为后人所撰,其中难免有误传或杜撰,而墓志则为时人所造,可信度自然高于后世文献。但笔者认为江宁恭懿王的排行之谜并不那么简单,不能因墓志记载而轻易盖棺定论。笔者认为,江宁恭懿王朱厚炼乃赵庄王庶三子之说更为可信,但仲子之说亦非朱厚炼之子胡编乱造,原因有二:

其一,《明史》为清人张廷玉等所编,细节之处难免有所偏差,此乃常理。可是《明实录》等文献均载赵庄王嫡长子朱厚煜、庶三子朱厚炼、庶四子朱厚辉、庶六子朱厚炯;庶二子、庶五子均未载。其中想必有因,不可能空穴来风。若二者为幼卒,史书应载,唯一可能是其二者获罪被除名。据史载,明朝曾规定庶子若有以庶夺嫡、越次争袭、朦胧奏扰者,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笔者认为赵庄王庶二子有夺嫡之嫌,庶五子或参与其中。故二者可能被降为庶人,或流窜远方,甚至因罪被杀,被宗室除名,故史书无载。(www.xing528.com)

其二,朱厚炼墓志乃其子所造。一个人的身世,除了生身父母,于情于理其子女最为清楚。但作为人子,必定尽可能提高生父身份,借此提高自己地位。对于宗族之内获罪除名者,朱载墣等自然不愿详述,故称其父为赵庄王仲子。

这样看来,朱厚炼乃赵庄王庶三子,假设其二子及五子被除名,则在宗法制度上朱厚炼即为仲子。笔者认为,这样一种可能性确实存在。

江宁恭懿王朱厚炼墓志出土地点,《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一书注明为“江苏江宁”。然笔者查阅南京地方文献,却未见南京有朱厚炼葬地“孙平”的任何信息。换言之,朱厚炼葬地所在的“孙平”根本就不在南京,南京也从来没有叫“孙平”的地名。相反,笔者却在遥远的河南安阳找到了“孙平”的蛛丝马迹。

《方舆汇编》卷四百五《彰德府古迹考》云:“文定王博文墓,在孙平村。”《河南通志》卷四十九《陵墓》亦称:“王博文墓在(彰德)府城西孙平村。”按,王博文乃北宋名臣、御史中丞。由此可见,朱厚炼葬地所在的“孙平之原”在河南彰德府(今河南安阳),墓志铭中提及的“府治西”是指彰德府,而不是应天府,故江宁恭懿王朱厚炼葬地不在江苏江宁可以确定无疑。当年,参加编纂《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的专家根本没有见过墓志,只有拓本,于是就望文生义,以为江宁王墓志一定出于江宁。

史载明代封国制度,亲王之子,除长子袭封外,余例封郡王或县王,其俸禄全由国家支出。而唐宋以下,历代封国仅取空名,而不有其地,明代亦然。其中县王爵名似乎又以近畿之县为大,如赵府有江宁王,代府有溧阳王,辽府有句容王,韩府有高淳王,其江宁县、溧阳县、句容县、高淳县均为南都应天府近畿之县。此外,明代各府郡县之王须依本支亲王而居,不得擅自出城。甚至规定藩王限娶低级官员或平民百姓之女为王妃,如江宁恭懿王仅能迎娶兵马指挥之女为正妃。此举意在加强中央对宗室的管制,巩固中央集权,以防各藩王与达官显贵结党营私,危及皇权。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江宁王仅有“江宁”之空号,并不曾拥有“江宁”之地,也不曾至江宁就藩。事实上,不仅江宁王葬于赵王府所在的彰德府,乃至江宁王王府也在彰德府治。《明一统志》卷二十八《彰德府》即载:“藩封赵王府(在府治东,洪熙元年以彰德府治改建)、临漳王府(在府治南,景泰三年建)、汤阴王府、襄邑王府、洛川王府、南乐王府、平乡王府、广安王府、江宁王府、获嘉王府、成皋王府、光山王府俱同城。”可为确证。

总之,明代“江宁王”仅是一个名号,江宁王府及历代江宁王葬地皆从其亲王赵府在河南彰德,并不在历史上的应天府江宁县。尽管如此,以“江宁”为宗室爵号,这在江宁历史上却是史无前例的,故对丰富江宁古代历史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记:2013年9月,我考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文物博物馆专业硕士。时年,恰逢王志高老师入校执教,开始招收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或许是一种师徒缘分,我有幸成为王老师的开门大弟子。

我这个开山弟子,时常静不下心来潜心修学,颇像菩提祖师门下孙悟空一般顽劣,导师对我自然是格外严苛。学业上,导师竭尽所能对我言传身教,教我如何做学问;处事上,导师费尽心思给我数日一谈心,教我如何做学人。不仅导师,在我读研期间,有件事令我难以忘怀。南师大随园校区素有“东方最美丽校园”之美誉,植被繁茂,每到梅雨时节,犹如亚马逊雨林,湿度极大,树干上苔藓遍布,宿舍里霉味熏天。师母见此便让我把被套、衣服给导师带回家洗净、烘干。虽然我没有遵从,但每每想起都感动万分。

导师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导师给我最初的印象,一是学识渊博,二是浩然正气。南京师范大学自1902年建校以来,历届师生均以传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想为己任。这点在导师身上可谓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鲜为人知的明代“江宁王”》一文,是我研二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刊发于南京出版社2015年出版的《江宁春秋》第14辑。这篇文章,从最初的墓志识读,到文献检索,再到构思撰写,导师都给予了莫大的帮助,倾注了浓厚的心血。没曾想,这篇拙文竟被入选师门论文集,并将付梓出版,我实感惭愧。

如今,我已毕业三年有余。最令我遗憾的是,没能在考古文博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下去,而是转行考入公安系统,穿上了一身藏青警服。目前,我就职于南京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所学与所从事的工作几乎毫无关联,但我始终告诫自己:督察作为警中警,如同考古工作者,要能守得清贫,把握底线,凡事求真,淡泊名利。虽不能在考古领域为师门开枝散叶尽绵薄之力,但师门做事为人之道我将竭力传承下去。

唯愿导师、师母幸福安康,导师桃李满天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