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淳化出土明代《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的研究与考察

南京淳化出土明代《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的研究与考察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虞金永明代《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近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区淳化地区。《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石质,近方形,楷书23行,满行27字,凡515字。俊惧伤太」孺人□。成化辛丑春,太孺人疾。他英年早逝,临死前将其母王淑人和子梅俊托付给张氏。其后张氏勤勉持家,安家立业,直至王淑人离世。不久,梅俊因捕盗案件遭弹劾,失去官职。张氏所育之子女,墓志记“惟俊一子”。梅纯其人屡见载于史籍。

南京淳化出土明代《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的研究与考察

虞金永

明代《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近年出土于南京市江宁淳化地区。志文记载了一位女性的生平,虽铭文不长,但涉及到宁国大长公主和梅殷的家世,可补史阙。更为重要的是,志文的作者是当时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东阳。该文未见于李东阳文集,具有较高史料价值。本文主要从墓主生平及梅殷家世、梅殷家族葬地和志文所涉相关人物三个方面,对该墓志略作考述。

《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石质,近方形,楷书23行,满行27字,凡515字。铭文局部漫漶难释,但基本可以通读。现照录并标点如下:

梅母太孺人张氏墓志铭」

赐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讲、经筵官、兼修国史、长沙李东阳撰」

承德郎、尚宝司司丞、前中书舍人、直文华殿、江右陈斆书丹」

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尚宝司卿、直文华殿、广平程洛篆盖」

梅母太孺人张氏,南京金吾右卫百户荣之仲女也。归梅公,讳让,为」宁国大长公主之孙,家世贵盛。公母王淑人意极钟爱,必得佳妇,遍择」名第,得太孺人。比入门,下上胥庆。越数年,生子俊,公遽捐馆。太孺人」顾俊泣曰:“我不难死,汝父以姑及子属我,我弗终事,安用见汝父于」地下?”每定省毕,端居教子,非大故不越堂阈以为常。淑人寿终,诸伯」叔皆析业。太孺人与子独居,躬执家务。俊甫冠,以」恩补国子生。太孺人督俾卒业,拜西城兵马副指挥,迎养京师。三载考」最,俊得」□□□□□□太孺人封焉。太孺人喜曰:“吾不负吾夫矣。”乃悉以家政」□□□□□□自娱。又数年,俊以捕盗功告,忽坐累失官。俊惧伤太」孺人□。太孺人谓曰:“祸福定数,固当顺受,顾安所归咎哉?”俊自始释」□□□□□□。成化辛丑春,太孺人疾。越数月,愈剧。七月五日卒,距」永乐辛丑八月□□,寿六十有一。惟俊一子,娶张氏,锦衣卫千户通」□□□□□□□□长聘于」光化郡王□□□□在室。俊卜用十二月廿六日,合葬太孺人江宁凤」城乡□□□□□姪孙纯方举进士,居京师,实述事状。称太孺人章」含颦发,□□□严。内则睦亲抚幼,旁及族姓,纯其一也。俊将归,衰绖」□□,请予□铭曰:“待此以归我太孺人!”乃为作铭。铭曰:」□不失身,难不尤人。吾人实难,孰谓妇仁。

志载墓主张氏为南京金吾右卫百户张荣次女,生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八月,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七月五日,享年61岁。其夫梅让乃“为宁国大长公主之孙,家世贵盛”。他英年早逝,临死前将其母王淑人和子梅俊托付给张氏。其后张氏勤勉持家,安家立业,直至王淑人离世。

按:宁国大长公主,明太祖朱元璋次女,洪武十一年(1378年)下嫁驸马梅殷。梅殷,淮南侯梅思祖之侄,曾深受明太祖宠爱。太祖驾崩前,曾将建文帝托付给梅殷。后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率师南下。建文帝命梅殷镇守淮安。梅殷悉心防御,号令严明,终寡不敌众。永乐三年十月,梅殷溺死于笪桥下。明成祖派人抚恤,谥号荣定。

志载张氏之子梅俊“甫冠,以恩补国子生”。古代男子“二十而冠”,“甫冠”应指虚龄二十岁。《明英宗实录》及《南雍志》载,天顺三年(1459年)夏六月,宁国大长公主曾孙梅俊入监读书明朝国子监分有南、北,《南雍志》的相关记载表明,梅俊求学于南京国子监。明代监生制度比较复杂,“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荫监,捐赀曰例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同一荫监也,有官生,有恩生”。梅俊因得皇帝恩准,应属于荫监中的恩生。由梅俊甫冠之年入国子监读书可知,他应该出生在正统四年(1439年)前后。又志称张氏婚后“越数年,生子俊,公遽捐馆”,则可进一步推定梅让死于正统四年后不久。

关于张氏“太孺人”封号,志称“三载考最,俊得□□□□□□太孺人封焉”,似乎是在其子梅俊担任西城兵马副指挥政绩卓著时所获。张氏遂为梅俊迎至“京师”孝养。此“京师”应指北京,而明北京西城兵马司,据今人所考,应在今咸宜坊。不久,梅俊因捕盗案件遭弹劾,失去官职。张氏则以“祸福定数,固当顺受”来劝慰梅俊,显示其一家之长宠辱不惊的风范。

令人感兴趣的是张氏之夫梅让的身份问题。史载,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怜悯梅殷之死,安抚其后人,封长子梅顺昌为中军都督同知,次子梅景福为旗手卫指挥使,三子梅永贞为孝陵卫指挥使。后顺昌长子梅敬、景福长子梅谦、梅谦长子梅霖、永贞长子永善、永善长子梅旺,皆为孝陵卫指挥使。梅让未有世袭职位,显然不是嫡长子,其父究竟是梅殷三子中的哪一位?查诸文献,顺昌长子梅敬、景福长子梅谦、永贞长子梅永善袭职时间分别为宣德四年(1429年)四月、宣德九年十一月、永乐十四年。由此推知,梅永贞、梅顺昌、梅景福先后死于永乐十四年、宣德四年、宣德九年前不久。而墓志语及梅让,仅称为宁国大长公主之孙,似乎暗示其父地位并不是很高。地位不高的原因,一则可能在职期间无显著政绩,二则很可能和梅让一样,英年早逝。永乐三年,梅顺昌、梅景福分别授为中军都督同知、旗守卫指挥使,然无梅永贞拜官记载,这或与其当时未达规定年龄有关。梅永贞去世于永乐十四年,比其二兄早了十几年。此外,在相关史籍中,梅殷长子顺昌、次子景福的记载较多,而梅永贞情况则大不相同。总之,种种迹象表明,梅让之父很可能是梅殷三子梅永贞。梅永贞在职年限较短,英年早逝,未获显著政绩。

张氏所育之子女,墓志记“惟俊一子”。由于志文部分内容漫漶,其女详情不得而知。但据残文并结合上下文意可知,张氏至少有两女以上,其长女在张氏离世时已“聘于光化郡王”,余仍“在室”待字。此“光化郡王”,应指何人?据《明实录》《明史》记载,明代光化郡王有二:一为朱祐櫍,他是仁宗第五子襄宪王朱瞻墡孙襄简王庶二子,于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由光化王进封为襄王;一为朱载均,他是英宗第七子吉简王朱见浚孙吉定王朱厚之庶长子,于嘉靖十五年闰十二月册封为光化王,嘉靖十九年十二月由光化王进封为吉王。因张氏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故此“光化郡王”当指朱祐櫍。据《弇山堂别集》卷五,朱祐櫍卒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高寿七十六岁,则知其出生于成化十年,册封光化郡王应在1474年~1481年之间。(www.xing528.com)

值得分析的还有张氏行状的撰写者梅纯。梅纯其人屡见载于史籍。他世居金陵,父梅升去世后,本可袭任孝陵卫指挥使,但他执意考取进士,以获文职。兵部认为此无先例,但成化皇帝赞赏其志向,恩准了他的请求。成化十七年,梅纯果然考取进士。后任定远知县,因忤逆上级官员,弃官回家。仍袭武阶,为中都副留守。而志文载,成化十七年,张氏去世时,恰梅纯赴京赶考,遂应邀为张氏写了行状,文中大赞张氏“章含颦发,□□□严。内则睦亲抚幼,旁及族姓,纯其一也”。这与梅纯进士及第的时间相吻合,更可说明张氏墓志资料的可靠性。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梅纯究竟为宁国大长公主与梅殷曾孙,还是玄孙?《明史》称“殷孙纯”,说得比较笼统;《明实录》或称“梅纯,驸马都尉殷之玄孙”,或称“纯,宁国大长公主之曾孙”,互相矛盾。今张氏墓志明确记载梅纯为张氏“姪孙”,而张氏又为梅殷及宁国大长公主孙媳。按此推理,梅纯则为梅殷玄孙,“曾孙”一说当误。

根据以上对梅殷家族资料的梳理,其世系情况列如下表:

志载张氏七月五日卒,十二月廿六日卜葬凤城乡。这么长的待葬时间,笔者认为其原因或有三:约请合适人等为张氏墓志铭撰文、书丹和篆盖;由北京归葬南京,路途亦需一定时日;根据卜筮的吉日,以安排下葬的时间。

张氏墓志出土于今江宁淳化地区,其葬地墓志则称为“江宁凤城乡”。众所周知,自杨吴天祐十四年(917年)以来,今江宁区境一直分属上元县与江宁县,两县在城外大体以秦淮河为界,河北为上元县,河南为江宁县,至晚清无改。据《景定建康志》《至正金陵新志》《万历应天府志》《万历上元县志》《万历江宁县志》等历代方志记载,宋、元及明代,凤城乡皆隶属于上元县,乡境约相当于原淳化乡西境、上坊乡及其以东地带。境内有淳化镇,北宋淳化五年始置。不仅如此,出土明代墓志亦可证凤城乡隶属上元县。如2004年淳化镇附近汪家坟出土的洪熙元年(1425年)汪浩墓志即称“葬于上元凤城乡周家村虎山之原” 。张氏志铭中“江宁凤城乡”的出现,笔者认为,可能是行状及志铭的撰文者梅纯、李东阳对当时南京城外乡境的隶属关系不熟悉所致。

关于宁国大长公主及驸马梅殷的葬地,史籍中有一些线索。《明英宗实录》卷三载:“(宣德十年三月)辛丑,诏免宁国大长公主坟地税粮,仍命应天府为置坟户。”这里没有记载具体葬地,但可知在应天府。《嘉庆江宁府志》及《江南通志》皆记驸马都尉梅殷墓在牛首山。明代公主与驸马虽然不一定同室合葬,但南京地区考古发现的宝庆公主、福清公主、咸宁公主、安成公主等墓皆与驸马同葬一地,可知宁国大长公主的葬地也应该在牛首山。此外,据《万历江宁县志》,梅殷玄孙梅纯世袭中都副留守,曾向皇帝奏请改孝陵卫,以便奉祖之祀。皇帝恩准了他的请求。梅纯死后,葬于江宁安德乡。由于明代牛首山大部属于安德乡域范围,则梅纯很可能即葬于牛首山之梅氏祖茔。今张氏墓志云“合葬太孺人江宁凤城乡”,则其夫梅让亦葬此地。梅让为何没有归葬牛首山梅氏祖茔,这当与梅让非出自梅殷嫡长系有关,此亦可与我们前文推定的梅让之父很可能是梅殷三子梅永贞的结论相印证。上元凤城乡是牛首山祖茔之外梅殷家族的又一处葬地,此可定矣。

张氏墓志由“赐进士出身、翰林院侍讲、经筵官、兼修国史、长沙李东阳”撰文。李东阳,字宾之,号天涯,湖广长沙府茶陵人。他是明朝内阁首辅,更一度为文坛领袖,时人誉之“高才绝识,独步一时”,《明史》亦赞“自明兴以来,宰丞以文章领袖缙绅者,杨士奇后,东阳而已” 。史载,天顺八年(1464年),李东阳殿试二甲第一,赐进士出身,与题名相符。成化十六年秋七月,以翰林院侍讲李东阳为应天府乡试考官。而至成化十九年九月,李东阳任职九年秩满后,升为翰林院侍讲学士。此铭刊刻于成化十七年七月至十二月间,故题名仍署“翰林院侍讲”,与文献记载相符。尽管此文未收录于李东阳文集《怀麓堂稿》,且篇幅不长,但对太孺人张氏一生的概括,可谓描述细致,文笔洒脱,故仍可视为李东阳的一篇重要佚文。

墓志书丹者为陈斆。据《明实录》记载,成化元年,陈斆升为中书舍人。成化十五年,升为尚宝司丞。成化十八年,升为太常寺卿。张氏墓志书丹在成化十七年,故陈斆题名署称“承德郎、尚宝司司丞、前中书舍人、直文华殿”,“直文华殿”一职则未见于《明实录》。

墓志由“奉政大夫、修正庶尹、尚宝司卿、直文华殿、广平程洛”篆盖。据《明实录》记载,程洛,字景伊,以“能书”选任中书舍人,天顺六年(1462年)升为尚宝司丞,成化元年入文华殿东耳房书办,成化八年升为尚宝司少卿,成化十八年闰八月已由尚宝司卿升为太常寺少卿,成化二十一年卒。今据铭文可推知,程洛升任尚宝司卿应在成化八年至十七年之间。除为张氏篆书志盖外,笔者检索发现,他还曾于成化八年为《故中宪大夫兴化府知府致仕岳君墓志铭》篆盖。史称程洛“工楷、隶、篆,得其诸父家法”,于此二志盖可见其篆书书法的一般面貌。不过,《明实录》称程洛为“江西南城县人”,而墓志题铭则云“广平(在今河北)程洛”。个中原因不得而知,或许南城为程洛在籍,而广平为其祖籍亦未可知。

要之,张氏墓志尽管记载简约,但有助于厘清梅殷的家族谱系,特别是补充了有关梅让的史料,明确了梅纯与先祖梅殷的世系。张氏墓志所出的上元县凤城乡,是已知梅殷家族牛首山祖茔之外新发现的又一处葬地。而张氏本人的生平事迹,则通过内阁首辅李东阳的这篇佚文,得以光昭于世,可谓幸矣!

附记:本文是我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处女作,其选题及核心材料来源于王志高老师所授研究生课程《文献典籍选讲》的课堂作业。王老师多次强调,知识是永远学不完的,关键是如何通过手中的材料去主动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本文写作之前,虽然我已基本掌握了文献检索方法,但对墓志考证的具体方法缺乏深度理解。根据我的实际情况,王老师一方面推荐了相关著作,指出要借鉴学习优秀学者的遣词造句和框架思路,强调学术论文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顺利发表。另一方面,王老师一对一当面讲解相关重要文献,启发我从多角度理解材料,寻找论文的切入点。

硕士就读期间,王老师每周都会安排半天时间,与自己的研究生一起在办公室、教室等场所交流讨论。大家在与王老师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提出自己的新问题。我的这篇论文,每周都会发给王老师最新的修改稿。王老师则在小课上分析这次修改稿中出现的问题,随后我再进一步修改。印象中最深的是,王老师每次都会特别强调论文的规范性,如注释如何正确表述,标点如何标,地方志谁主修、谁主纂等,都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我在王老师身上,切实感受到了他严谨踏实的学术涵养。

本文于2016年9月30日投稿于《文物春秋》,当时我正参加安徽省当涂县“天子坟”孙吴墓的考古发掘工作。10月21日,我在考古工地收到录用通知。两个月后,当我收到喷着墨香的崭新期刊,那种兴奋与激动之情至今记忆犹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