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避免国际经济法领域研究的“跟风”,需要研究“真问题”,提升科研的“创新”能力。发现“真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需要有研究定力,而不片面追求“表面化” “片面化” “简单化”的“热点”。任何学问的起点应当是问题,学术研究活动力则是创新。在开始研究之前需要筛选一个好的课题,这决定了整个工作方向。想要及时把握学科的大方向,需要通过下面的途径:一是开阔的视野。如果有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那就一定不要错过,因为那里有最新的学术观点,最热的研究报告,最前沿的科研工作者。会议上会有业界专家无数,仔细听取他们的报告,有助于把握某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方向。会议中有很多同行,他们可能从事着这个领域的各个相关研究,与他们充分交流,说不定可以触类旁通,激发出新的研究灵感。总之,你可以从中汲取很多的养分,为你接下来的研究添砖加瓦。二是阅读文献。这个是无法替代的,不能仅局限于读自己专业的期刊,也要常常读相关专业的文章。应当避免科研上的“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在研究和写作之前大量收集和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三是了解实践,避免在一些缺乏实践价值的问题上浪费资源。这就要求研究者要加强与实务部门的联系,通过调研等方式接触实践。
需要提升学科的整体品位,避免“蹭热点”,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而在科研上产出“短平快”作品。把握好问题的导向性,确保价值与目标的一致,坚守真正意义上“问题”研究。减少研究问题上的“重复建设”,鼓励多元化、不同视角、有辨识度的个性化研究,避免重复雷同的八股写作范示。所有学科都应当具有各自本来的价值目标,无论是问题导向还是观点追求,都始终坚持立足价值目的,坚持避免偏离国际经济法研究的目的而制造“学术泡沫”。(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