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质交换原理的形成和优化

物质交换原理的形成和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他成功地运用物质交换原理为很多案件的破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并得到资助和支持。从一定意义上讲,洛卡德在物质交换原理上的成功有自己的卓越贡献,柯南·道尔、汉斯·格罗斯和亚历山大·拉卡桑也功不可没。这一时期的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一般表述为:“无论何时,只要两个客体接触,在接触面就会产生物质的交换现象。”

物质交换原理的形成和优化

物质交换原理,又称为“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Locard Exchange Principle),这一理论是20世纪初由法国侦查学家、法庭科学家埃德蒙·洛卡德(1877~1966)在其编著的《犯罪侦查学教程》中提出的。

物质交换原理的问世同19世纪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侦查实践中的应用密切相关。当时,欧美各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长足发展,物理学、化学、医学等领域出现了惊人的突破,这些都给沿袭落后方式且错案百出的侦查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将现代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引入侦查实践的,当推法国人阿方斯·贝蒂隆(Alphones Benillion)。他于1882年发明了人体测量法,用骨骼长度对罪犯进行个体化。在贝蒂隆将科学应用于侦查的理念的影响下,随后柯南·道尔(Conan Doyle)、汉斯·格罗斯(Hans Gross)、亚历山大·拉卡桑(Alexandre Lacassagne)等人也先后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注意到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着物质交换现象,即两种物质客体在外力的作用下若发生相互接触、摩擦、撞击,都会引起接触面上物质成分的相互交流和变化,并认为这些交换现象与证据可用于侦查破案。柯南·道尔用他那支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一个名扬世界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借助福尔摩斯这一小说人物,柯南·道尔曾不止一次地提到可利用泥土等物质转移证据。汉斯·格罗斯是奥地利著名的侦查学、法庭科学家,他和柯南·道尔几乎同时提出了收集和研究衣服上和罪犯凶器上的尘土的想法,他强调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应用于侦查及物证的分析、解释中,例如,他已把显微镜等科学仪器用于检验、鉴定之中。亚历山大·拉卡桑则是法国法医学的奠基人,但同时实际上也是最早几个研究衣物和身体上的灰尘的法庭科学家之一,他研究过灰尘在判断罪犯职业、居住地区方面的作用。(www.xing528.com)

所有这些革新的思想与成功的实践,为物质交换原理的产生做了充分的酝酿。但直到20世纪,初供职于法国里昂警察局的法国人埃德蒙·洛卡德,才第一次明晰物质交换原理。洛卡德主要从事物证分析工作,他特别强调尘土在侦查中的应用价值,他发现任何罪犯都可以通过从犯罪现场提取的和罪犯带走的灰尘颗粒与所实施的犯罪行为联系起来。这一思想正是物质交换原理的雏形,但最初这一思想并不为警方所重视。后来,他成功地运用物质交换原理为很多案件的破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从而引起了警方的注意,并得到资助和支持。例如,在一起伪造金属货币的案件中,洛卡德用自己制造的吸尘器对嫌疑人的衣服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在衣服上发现的尘土里含有锡、锑、铅(全世界伪造货币者最常用的金属)的混合物金属颗粒,通过化学分析证明,金属颗粒与货币在成分上相同。当洛卡德指出,嫌疑犯衣服上的这三种金属的比例同怀疑是他制造的假币中所含金属的比例完全一样时,面对这样的证据,嫌疑人承认了所犯的罪行。

从一定意义上讲,洛卡德在物质交换原理上的成功有自己的卓越贡献,柯南·道尔、汉斯·格罗斯和亚历山大·拉卡桑也功不可没。洛卡德本人就曾经将该理论归功于上述三个人。这一时期的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一般表述为:“无论何时,只要两个客体接触,在接触面就会产生物质的交换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