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归属感与安全感、依恋的关系

学前儿童归属感与安全感、依恋的关系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概念界定对于归属、归属感的理解与界定,研究和界定的视角尽管有所侧重,但是基本都是从心理学和社会学两个方面来描述的。[5](二)归属感与安全感、依恋的关系安全感是人与人进行交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是儿童乐于交往的保证,决定儿童对群体的归属感。

学前儿童归属感与安全感、依恋的关系

(一)概念界定

对于归属、归属感的理解与界定,研究和界定的视角尽管有所侧重,但是基本都是从心理学社会学两个方面来描述的。

对于“归属”的释义,《新华词典》中界定为:属于;归于;划定从属关系。《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解释为:人希望归属于某一团体,成为其中的一员;希望有知心朋友,和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渴望得到爱并把爱给予别人。

对于归属感的界定,《社会心理学词典》解释为:个体将自己归属于某一团体,并对其产生亲切、自豪的情绪体验。[2]《张氏心理学辞典》解释为:隶属感,归属感,隶属。①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种感受。②指个人的态度或意见与团体规范一致时的一种感受。③桑代克(E.L.Thomdike)的理论,某一个体(人或物)在性质上与其他个体属于一类,经集合之后可成为一整体时,称为隶属。④弗洛姆(E.Fromm)理论中,意指心理上的安全感与落实感。[3]

对幼儿而言,归属感就是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家庭、集体和幼儿园的重要一员,被他人接受、被他人认为有价值以及与他人成为一个整体的一种情感,是对自己所处群体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与投入,愿意承担作为集体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以及乐于参与集体活动。[4]幼儿的归属感需要,是指幼儿对同伴、教师及所在班集体的需要,是幼儿希望自己被同伴、被教师认同和接纳的一种心理需要。[5](www.xing528.com)

(二)归属感与安全感、依恋的关系

安全感是人与人进行交往,建立信任关系的前提,是儿童乐于交往的保证,决定儿童对群体的归属感。一般而言,当儿童拥有了安全感,他就敢接近别人,与人交往,并建立信任关系,从而建立与同伴及群体的归属感,反之,他就不愿与人交往。如果在交往过程中安全感遭到了破坏,原来的交往意愿也会遭到破坏。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在满足了生理和安全需要后,就会产生归属的需要,归属的满足取决于儿童能否在群体中体验到安全感,如果有安全感,他就乐于参与群体,否则就封闭自己。

依恋(attachment)是指某一个体对另一特定个体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在发展心理学中,依恋特指儿童与成人(父母或其他看护人)之间形成的强烈情感联结。早期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化顺利进行,并直接影响到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人际完善。安全的亲子依恋是幼儿归属感建立的前提,当幼儿与父母形成安全的亲子依恋,那么在与陌生人和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至于产生回避、退缩等行为,能够逐渐适应新的社会和人际环境。反之,则容易产生对抗、攻击等反社会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