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促进学前儿童交往能力的活动设计方案

促进学前儿童交往能力的活动设计方案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见下表,学前儿童交往能力活动设计可根据交往能力的年龄发展特征进行安排。如小班活动“礼貌小天使”旨在让小朋友学习日常礼貌用语,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初步培养文明礼貌行为和意识。如提高小班的礼貌用语——“礼貌小天使”,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策略——“借玩具”,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对不起,真神奇”……

促进学前儿童交往能力的活动设计方案

优化的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活动设计是顺应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前提基础。在学前儿童交往实践中,活动设计应该是多样的。我们既可以专门对幼儿进行交往技巧训练,也可以通过限制游戏材料等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交往技能,还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教学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设计的原则

1.正面性原则

正面性原则是指向幼儿传授的交往理念、交往技巧技能应该是正确的、合理的,是正面积极的人际交往规则。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形式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交往特点。如中三班的孩子和中二班的孩子抢一个玩具车,作为中三班的老师不能出于保护自己班孩子的心思而偏颇哪一方,而应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向幼儿传授基本的、正确的交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行动上恰当的交往行为也有助于为儿童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

2.日常性原则

日常性原则是指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活动应该贯穿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捕捉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合理利用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因时因地进行及时教育。如表扬早上入园时友好与老师和小朋友打招呼的儿童,娃娃家正在玩耍的小朋友们发生争夺事件时,首先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我们一起玩好吗?”“对不起”“你先来,你先玩吧”等语言技巧;其次,教会幼儿学会等待、轮流,遇到矛盾试着自己解决,逐步学会与同伴做朋友。

3.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幼儿园交往能力活动要促进幼儿知识水平和体力、智力、情感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使幼儿从现有发展水平向最近发展区域发展。发展性包括活动设计应适应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适应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两个方面。见下表,学前儿童交往能力活动设计可根据交往能力的年龄发展特征进行安排。

表3-3-1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发展年龄发展指标[14]

4.多样性原则

学前儿童交往能力活动设计在形式上多样化,如采用集体游戏、小组游戏、混龄游戏等。增加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儿童间的互动,提高幼儿的交往机会和频率,使幼儿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对象不断扩展。在角色游戏中,利用孩子扮演“售货员”“医生”“病人”“顾客”等角色交往,激发孩子交往兴趣,通过“大带小”活动,培养学前儿童的责任感和自觉的意识行为,逐渐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的不同认识,学会理解帮助他人。

【知识链接】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www.xing528.com)

(https://baike.so.com/doc/6303311-6516836.html)

(二)设计思路

学前儿童交往能力发展活动设计既要考虑原则,又要从以下几个基本思路考虑:确定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内容、做好活动准备、设计活动过程。

1.确定活动目标

确定学前儿童交往能力的活动目标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但同时目标定位又要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要从落实行动、激发情感、提高认识等方面着手。如小班活动“礼貌小天使”旨在让小朋友学习日常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并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初步培养文明礼貌行为和意识。

2.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要围绕活动目标,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设置活动内容,且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或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提高小班的礼貌用语——“礼貌小天使”,探索向同伴借玩具策略——“借玩具”,帮助幼儿解决冲突的“对不起,真神奇”……

3.做好活动准备

活动目标确定后,老师需要根据活动目标的要求及幼儿的交往能力发展需要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提供活动的操作材料,如游戏材料、音乐、绘本等。

4.设计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作用。“导入部分”在于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调动幼儿的兴趣和情绪。“基本部分”中,教师要考虑活动环节的先后顺序,要考虑何时且如何提问,以启发幼儿思考。要考虑手段和方法的结合运用,以激发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

教师的活动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只是教学过程的大致预演,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还会不断出现新的情形、新的问题和新的教育机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注意既定目标的达成,还要注意教育活动的生成,敏锐发现新的、有价值的教育契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