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方案一:认识自己(小班活动)
活动目标
1.有勇气在同伴面前大声说话。
2.能用“我叫××,今年×岁,我是×孩子,喜欢××”句式介绍自己。
3.了解男女面貌中的性别特征,学会判断性别。
活动准备
男、女布娃娃。
活动过程
观察、谈话导入:出示男女两个布娃娃,请幼儿说说性别,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判断的。
1.认识自己。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爱好是什么。
请全体幼儿找到旁边的同伴,相互说说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爱好是什么。
2.游戏互动。
幼儿在活动室自由站起,在《找朋友》歌声里,随歌词提示找一个同伴,歌声停止后相互介绍自己。游戏重复多次,引导幼儿找不同的朋友相互介绍。
3.结束活动。
幼儿随歌声找凳子做朋友回到座位。
采访个别幼儿:你在游戏里认识的新朋友有几个?叫什么名字?几岁?喜欢什么?
活动延伸
回家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介绍自己。
活动方案二:我是大班小朋友
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我是大班小朋友》,知道自己即将毕业。
2.懂得关心爱护小弟弟、小妹妹,为他们做榜样。
活动准备
1.课件“我是大班小朋友”。
2.事先带幼儿去看望小班的小朋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活动
1.请幼儿说说看望小班小朋友的感想。
教师:我们去看了小班小朋友,他们是怎么样的?
2.请幼儿说说进入大班以来学会做的事情。
教师:我们现在是大班小朋友了,你们读大班的这一年里,学会了做哪些事呢?
3.教师:小班小朋友还很小,有许多事情不懂、不会做,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我们长大了,懂事多了,所以要关心比我们年龄小的小朋友,还要做他们的好榜样。
二、朗读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1.播放课件“整体欣赏”,请幼儿欣赏诗歌《我是大班小朋友》。
2.请幼儿回忆,诗歌里的小朋友会做哪些事情。
3.播放课件“一、二、三、四、五”,请幼儿分段欣赏,并跟着朗读。
4.再次播放课件“整体欣赏”,请幼儿跟着朗读,并请他们注意:朗读的时候要带有表情(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句子的表情,或愉快或自豪或关爱)。
三、讨论:为小班小朋友做一件事
活动延伸:请幼儿讨论,能不能为小班的小朋友做一件事,帮助他们或者让他们觉得开心。
活动方案三:情绪魔法师(中班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喜怒哀惧等基本情绪,了解宣泄情绪的几种方法。
2.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体验理解、帮助等积极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快感受。
3.能对自己的情绪做出确切的表达,并能感受出他人的情绪。
活动准备
情绪脸谱、表情宝宝、场景(喜怒哀惧)、小视频、椅子、音乐、骰子、魔法屋、折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境,认识不同的表情与情绪。
1.故事引入主题:森林里住着一个神奇的魔法师和很多的表情宝宝,魔法师将带着小朋友们一起去找表情宝宝玩耍(跟着音乐的旋律走到各种表情宝宝身边)。
2.让幼儿分别观察四幅图:高兴(喜)、生气(怒)、伤心(哀)、害怕(惧)。
魔法师:“这是什么表情宝宝?”引导幼儿将表情与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结合在一起。
二、主体部分
1.出示表情脸谱。
引导幼儿观察高兴(喜)、生气(怒)、伤心(哀)、害怕(惧)四个表情宝宝,并模仿表情宝宝的表情,并说一说表情宝宝的心情是怎么样。
2.将表情宝宝送回家。(www.xing528.com)
出示四个场景(喜怒哀惧四个场景),请小朋友们将表情宝宝送到相应的场景之中。引导幼儿通过场景去体验表情宝宝的心情,并请幼儿自己动手将表情宝宝放到合适的家中。
魔法师小结: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会导致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身体变得越来越差,还容易失去许多好朋友。
3.讨论调节不良情绪。
创设情境,讨论如何帮助他人调节不良情绪,体验理解、帮助等积极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愉快感受。
故事:引导幼儿通过故事去体验生活中被误解的情况下,如何去调节这种情绪。
视频:引导幼儿去体验视频中幼儿的情绪,如何去调节这种情绪。
4.游戏:情绪的音乐椅。
情境:遇到正在开派对的表情宝宝们,邀请魔法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参加情绪音乐椅的游戏。
规则:将椅子散放在活动现场(比现场人数少一张),放音乐让所有幼儿在教室中按同一方向跑动起来,音乐一停就抢位子坐下(屁股先碰到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幼儿将会获得摇动骰子的机会,并模仿骰子上的表情,说说生活中什么时候会有这种表情出现,又有什么办法可以调节这种情绪呢?
魔法师小结: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要想想快乐的事情,听音乐、运动、爬山、游戏,或找别人谈谈自己的心情、感受等,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魔法师希望我们的小朋友能够天天高高兴兴、快快乐乐。
5.传递好心情。
通过画心情的形式,将好心情传递给更多的人,也可以将你的坏心情跟随飞机飞走的时候一起带走,让你们每天都拥有好心情。
三、结束
带着小朋友们去森林里将画好表情的飞机,随着开心和不开心的情绪一起随风飞走。
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表情宝宝”。
将四个场景放入绘画活动中,启发幼儿画出自己一天的表情(上午、中午、下午)常有的几种表情,鼓励幼儿边画边与同伴交流自己当时的心情,每天放学前可分享大家一天的心情,让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
活动方案四:会动的身体
活动目标
了解自己身体能活动的一些部分,对身体感兴趣。
活动准备
纸偶娃娃,人物动、静活动图片(如跳舞、织毛衣、踢足球),记号笔等。
活动过程
一、做游戏“木头人”
孩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动的,老师正好做小结。
老师(小结):人不动是难受的,因为我们都是有生命的。
二、跟着音乐动一动
让灵动的身体与前一个活动“木头人”形成鲜明的比较。
三、说一说:人有哪些活动
老师:跳舞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她在干什么?织毛衣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踢足球也是一种活动(出示图片)。你们知道,人还有哪些活动呢?
四、说一说:身体的哪些部位能动
人们怎么会有那么多活动呢?是因为人的身体的许多部位能动。
1.边说边记录:你的身体有哪些地方是会动的?
让幼儿记录在纸宝宝上。
2.讲讲哪些地方能动,讨论:
(1)这个地方能动使我们可以做什么事情呢?
(2)如果不会动会怎么样?
(3)这里会生什么病?
通过“能动”和“不能动”的比较(在感受不会动时,可以请孩子尝试不动某部位,做一件事,可以有这样的指导语“瞧,不动不行吧”“动了才方便呢”等)感受活动部位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3.介绍骨折、脱臼。
与生活保健相融合,如果能与本班孩子的健康情况相结合则更好。
五、我们身体会动的地方还很多,我们以后慢慢去发现
活动延伸:这个活动还没有完全结束,因为事实上,孩子对自己身体的发现还没有停止,可以在教室准备一个本子,供孩子进行专题记录。[5]
【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概念及结构、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二部分是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主要从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培养的策略、学前儿童自我体验能力发展的策略、学前儿童自控能力发展的策略三个方面论述;第三部分是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活动设计与指导,主要从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目标、内容、方法、原则、设计思路及案例方面进行阐述。
思考与练习
1.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有哪些特点?
2.促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策略有哪些?
3.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活动设计流程有哪些步骤?
【注释】
[1]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与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白丽辉,齐桂林.学前心理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3]饶淑园.幼儿心理健康与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陈杭.提高幼儿自控能力初探[J].学园,2011(12).
[5]应彩云.孩子是天我是云[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