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活动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教育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学前儿童的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社会教育的机会。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中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纲要》中提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生活性、寓教育于生活与游戏中的实施原则,《指南》中也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由此,生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的重要土壤。生活活动中的社会教育要把握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社会教育。比如,幼儿入园时打招呼等礼貌渗透、幼儿喝水时排队遵守规则、幼儿午睡时不吵闹其他小朋友的集体规范等。另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偶发事件的社会教育。教育具有情境性,尤其在幼儿的班级生活中,有着无限的可能性,诸多教育契机就发生这些偶发事件(如由于玩具缺少而引起的幼儿争抢行为)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这些偶发事件,能够灵活有效地处理,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二)教育活动
专门的教育活动凸显目的性与计划性,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教育的活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包括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社会教育主题活动、各领域的渗透活动。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围绕目标选择适合的内容,精心设计活动过程与方法,环环相扣、逻辑分明,最后围绕孩子获得的经验进行评价。社会主题活动,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或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习者通过该单元活动的学习,能够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有联系的经验。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教育活动是渗透在其他领域的教育活动之中的,比如,在“你是我的好朋友”的语言活动中渗透社会领域中的交往经验,在“有趣的交通路线”的科学活动中渗透社会领域中的社会规范,在“我长大了”的美术活动中渗透社会领域中幼儿对自我的认识。社会领域是贯穿整个学前教育的重要领域,能够在各领域有机渗透,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游戏活动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基本活动,强调游戏对于儿童早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发展的观念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游戏能够使幼儿积极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唤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思考、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经验。游戏能够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建构提供一种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游戏生态。这种生态能够为幼儿提供创新的活动经验,能够整合幼儿的娱乐需要与学习兴趣。由此,游戏作为幼儿重要的活动,也是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重要途径。比如,在游戏中幼儿学会遵守规则,习得人与人交往的技能(包括:商量、沟通、分享、轮流、帮助等),同时幼儿在游戏情境中所获得社会规范,游戏中的角色理解,都是社会领域学习的重要内容。(www.xing528.com)
(四)其他活动
1.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一种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选择的活动,幼儿通过操作、交往等方式进行多感官地参与学习,能够极大地满足幼儿的兴趣与需求。比如,幼儿园的“娃娃家”能够通过材料和情境创设提供给孩子活动空间,体验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同时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掌握社会规范与要求。此外,幼儿园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还可以开展诸多具有社会领域核心经验的区域活动。比如围绕自我教育开展“我长大了”的区域活动、围绕幼儿归属感开展“我的社区”区域活动,等等。
2.家园共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仅仅依靠幼儿园是无法完成的,家庭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对幼儿的社会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不能忽略家园共育这个途径。幼儿园教师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否则会出现幼儿在幼儿园社会教育与在家庭接受的社会教育不一致的情况,会造成幼儿认知、行为、习惯的冲突。教师要采取有效的策略及时与家长沟通,并使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态度与幼儿园一致。同时,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更深入、更系统地参与到幼儿园的社会教育中,从而更加认同幼儿园的做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