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问题
解析
有的孩子在写作文时总是缺少标点符号。比如,人物对话时,缺少双引号;句子中间缺逗号;每段的段末漏掉句末标点……家长可能认为这些看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不时地督促孩子,让孩子改掉就行了。
可有时候,句中缺少一个标点符号,会产生歧义。比如,“我怎么相信他已经做了这件事?”,“他”后面加不加“?”,完全就是两个意思。
“他”后面不加“?”,是指“我不相信他做了这件事”;而“他”后面加上“?”,是指“我已经不相信他了”,同时,不确定他究竟有没有做这件事。
原文
不一样的快乐
暑假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事让我难以忘怀。
有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在路上看见一个老爷爷,他端着个碗衣衫破旧,蜷缩在树荫下,旁边还有一个小孩。我假装没看见,理也不理拉着妈妈就走。刚走了几步妈妈就停了下来,有些生气地说:“你没看见老爷爷和那个孩子吗?”
我尴尬地说:“看见了怎么了”妈妈说:你不觉得他们需要帮助吗?我支支吾吾地说:“我……”妈妈催促道:“我什么我,快跟我走!”
妈妈走了两步发现我没跟上,又折回来拉着我走向树荫。然后妈妈从袋子里拿出两个面包,递给了老人。
突然,那个孩子望着我手中的饮料可怜巴巴地说:“爷爷,我要喝水……”妈妈听见后就把饮料递给了那个孩子。老爷爷不停地道谢:“谢谢,你们真是好心人啊!”妈妈笑着摆了摆手,拉着我走了。
一路上我有些不解,说道:“妈妈,为什么要给他们东西呢?别人又看不到!”妈妈有些诧异地说:“难道助人为乐一定要让别人看见吗?这是什么逻辑?”我低头不说话。
妈妈缓和了下语气,说:你有没有发现刚才那祖孙俩特别高兴呢?我嗯了一声说:“好像是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能让别人高兴,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呀!两个面包和一瓶饮料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他们却可以充饥解渴。帮助别人要发自内心,不能做给别人看,明白吗?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我照着妈妈的话去做,越来越感觉到让别人快乐,自己真的也会快乐!
点评(www.xing528.com)
本文的问题很明显,缺了很多标点符号,如逗号、双引号、问号……
其实,标点符号不仅仅是为了断句,让作文更规范,有时,也是为了情感的表达。比如,“看见了怎么了?”这句,句中没有逗号,就会让人感觉“我”满不在乎,可根据原文,我当时应该是感觉自己有点儿理亏,所以,句中加上逗号更好。再如,“你不觉得他们需要帮助吗?”这句,在“你不觉得”后加逗号,更有抑扬顿挫感,将妈妈反问“我”的情绪表达了出来。
修改版
不一样的快乐
暑假的生活丰富多彩,许多事让我难以忘怀。
有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在路上看见一个老爷爷,他端着个碗,衣衫破旧,蜷缩在树荫下,旁边还有一个小孩。我假装没看见,理也不理,拉着妈妈就走。刚走了几步,妈妈就停了下来,有些生气地说:“你没看见老爷爷和那个孩子吗?”
我尴尬地说:“看见了,怎么了?”妈妈说:“你不觉得,他们需要帮助吗?”我支支吾吾地说:“我……”妈妈催促道:“我什么我,快跟我走!”
妈妈走了两步,发现我没跟上,又折回来拉着我走向树荫。然后,妈妈从袋子里拿出两个面包,递给了老人。
突然,那个孩子望着我手中的饮料,可怜巴巴地说:“爷爷,我要喝水……”妈妈听见后,就把饮料递给了那个孩子。老爷爷不停地道谢:“谢谢,你们真是好心人啊!”妈妈笑着摆了摆手,拉着我走了。
一路上,我有些不解,说道:“妈妈,为什么要给他们东西呢?别人又看不到!”妈妈有些诧异地说:“难道,助人为乐一定要让别人看见吗?这是什么逻辑?”我低头不说话。
妈妈缓和了下语气,说:“你有没有发现,刚才那祖孙俩特别高兴呢?”我嗯了一声,说:“好像是的!”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其实,能让别人高兴,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呀!两个面包和一瓶饮料对我们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他们却可以充饥解渴。帮助别人要发自内心,不能做给别人看,明白吗?”
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从那以后,我照着妈妈的话去做,越来越感觉到:让别人快乐,自己真的也会快乐!
点评
修改版加上标点符号后,习作更完整了,读起来也顺畅多了。写作文,应有的标点符号不能缺,就是说一定要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因为阅卷老师在批改作文时,会在心里默默诵读。倘若断句不到位,就会使意思表达不准确,甚至产生歧义,进而影响得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