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系统在促进个体兴趣深化发展的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对物理学科情感的加深以及对物理学科价值认识的加深,个体兴趣最终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就是促进这种深化的进行。由于个体兴趣和个体的心理品质联系到一起,所以其最终形成有一定难度,这涉及价值观的改变。这一阶段,学生已经对物理产生了高度认同,开始将学过的物理理论用来解释或解决实际问题,或付诸实践,甚至搞一些发明创造,并且学生已不满足于自身所储存的物理知识,开始自主探索学习新知识,甚至不满足于现有的物理理论,开始进行自发的想象、创造与探索,此时其个体兴趣便发展到了巩固完善阶段,达到此阶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昂,可以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兴趣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学生从对某个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感兴趣,发展到对普遍的物理规律感兴趣,再到对真理追求的连续过程。由于兴趣的发展是一个连续过程,所以要继续使用前阶段策略,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情感与价值等的深化,充分发挥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深入挖掘物理本身的魅力等措施施加影响,促进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发展。[8]
(一)情感与价值的深化:人文精神与价值观的渗透
为了促进学生对物理学情感的深化,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物理学价值的认知,可以采用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方式。人文精神是物理学习兴趣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的高级情感,人文精神的渗透也会促使已发生个体兴趣的学生的兴趣水平向更高阶段发展。那么何为人文精神呢?其本质上,是爱己、爱人,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与同情;是对真理的追求,是俯视芸芸众生,仰观苍茫宇宙时一种深沉的使命感;是打破小我,对局限于眼前利益、眼下世俗生活的拓展,是对自我的升华和超越;是知道在这个肉眼所能见的狭小世界之外还有无限的爱与值得追求的存在,即对超越性的追求。科学精神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文精神的一种,没有一种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也就不会有今日科学的发展,科学活动自始至终也贯穿着人文精神。伟大的科学家本身就是科学和人文两者的统一,他们本身也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良好的人文修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对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没有未知探索的精神追求,也就没有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
物理学科中也必然包含着人文性,因为大自然本身没有学科,学科的划分是人为的,物理学是人对这个世界进行认知的一种模式、一条道路,物理学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的文化,所以其中必然蕴含着人的思想情感、理想追求。丧失了人文精神的物理教学,便从“育人”滑向了“制器”。物理学家的精神境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以及高尚的道德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完善以及理想的树立是很有帮助的。科学是人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并不是世界本身。搞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知道,科学本身就应当蕴含着充分的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本就是人类文明的一体两翼。正是科学的这种特点,为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神提供了前提条件。包含人文精神的物理教学,才是真正培养未来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的物理教学。物理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是有灵魂的,它的灵魂就是物理学的人文精神。科学的灵魂,正是包含在那种对宇宙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之中。没有科学的灵魂,就不可能有科学真正的发展。
所以,教师不应当仅仅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将物理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传递给学生,对真理的追求才是物理学能够取得发展的真正的精神源泉。教师不仅是教书匠,也是传道士,担负着传播人类文明的使命,所以自身应当具有这种使命感和情操。教师无须刻意地向学生单独传递这些东西,而是将其融入课堂之中,而且也不需要在物理学习的初期就进行这一步操作,以免引起学生的不解和抵触,而是在时机成熟,学生已经对物理产生一定兴趣时再通过润物无声的方式来向学生进行渗透。
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价值观的渗透,是帮助其最终形成高度发展的个体兴趣的关键,通俗来说,就是给学生“洗脑”,要想给学生“洗脑”,先要给自己“洗脑”。教师可以大量阅读物理学家的传记、语录、逸事等来领会这种精神,感受物理学家的执着与热爱,明确物理就是一门追求真理的学科。明确一个好的物理老师应当是对自己所教学科饱含热爱的,只有这样才能将这种感情传递给学生,不然自己都不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也难以将这种感情传递给学生,如果教师自身有了很高的人文素养,这种人文精神与价值观的渗透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物理学史为这种渗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物理学本来就是在历史上众多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中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史是人类不断追求真理道路上的一部探索史,在这条路上人们不断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才有了今天的发现,而且还在继续发现着。开普勒孜孜不倦地研究十六年之久才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电磁感应现象也是法拉第经过十数年的探索才得出的,这种精神本身就是一种宝贵的人文财富。同时,物理学中蕴含的一整套思维方法也影响着人类社会。哥白尼的“日心说”动摇了宗教的权威,牛顿所开创的经典力学也使人类第一次把天上地下的规律联系在一起,使人类面对大自然时,不再畏惧,能够坦然地面对。
物理学家所具有的高尚的人格、思想品德和情操,更是人类精神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居里夫人对祖国的热爱,在恶劣的实验环境中为了科学事业依然顽强工作的精神,不为名利诱惑将镭的专利贡献给全人类的无私;钱学森放弃国外的优厚的条件,突破重重艰难险阻,毅然回国报效祖国的精神;爱因斯坦一生都为人类的和平事业奔走呼号,对人类的热爱如此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染和教育的宝贵财富。
另外,在渗透人文精神的过程中,顺便给学生树立了偶像,帮助学生建立偶像崇拜。偶像对人的思想行为都有引领作用,是学生行为思想的标杆。让学生产生对物理学家的“追星”与崇拜,总比追一些没有意义的娱乐明星要好。比如讲授布鲁诺由于宣扬“日心说”和新的宇宙观,而被教会逮捕。面对死亡的威胁仍不屈服,经过八年的折磨,最终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上。临刑前曾作诗一首:“如果蝴蝶飞向眼前的光芒,它并不知道将要烈焰焚身。如果独角兽奔向丰盛的美餐,它并不知道远处致命的飞箭。如果饥鹿奔向山边的甘泉,它并不知道断喉的锁链。我既渴望光芒、美餐、甘泉,也看得见烈焰、飞箭和锁链。可那崇高的理想让我痴迷,神圣的殿堂令我神往,哪怕我永远烈焰焚灼、飞箭穿胸、锁链缚臂。”这无疑对学生是一种很强的感染。追求真理、无畏牺牲的这种理想与情操如果得到了学生内心的认同,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也大有裨益。还有上面提到的开普勒花费十六年的时间才发现了开普勒三定律,而且当时提出的不仅是三个定律,而是很多个,剩下的都被时间淘汰了,他曾感叹道:“十六年了,我终于从黑暗走入光明。”这种执着地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发现科学真理的不易。从能使学生深深体会到从一片混沌之中寻找真相的艰辛,能更好地对所学物理知识产生认识和感情。焦耳、普朗克、玻尔兹曼等很多人物的事迹都可以用来教育学生,任何人取得一定成就,都是来之不易的,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不畏困难的精神。在进行核能的教学的时候,除了讲授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我们还可以举出爱因斯坦和核武器研发的故事。他在二战期间写信给罗斯福,劝说他在开发原子弹的信上签字以期加速纳粹的灭亡,早日实现和平。可后来,出于人类的良知,他积极阻止核武器的进一步发展,希望挽救人类于未来核战争的危亡之中,为世界和平而奔走呼号。利用这些人物事迹来熏陶学生,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物理学和人类社会关系的理解,更可以用物理学家的伟大品格熏陶他们。
在这些精神的感染下,在正反馈循环充分积累的基础上,学生不仅有了信心的积累,更有了理想信念的熏陶,容易达到一种如痴如狂的学习境界,对物理学习的情感和内在意义的认识继续扩大,甚至会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伟大工作,那么成熟的个体兴趣便发生了。
(二)情感与价值的深化:学科魅力的展示
物理学本身就是一门震撼人心的学科,通过对学科魅力的展示也能达到感染人心的效果,加强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态度以及对物理研究价值的认知。(www.xing528.com)
浩瀚的宇宙,奇妙的微观世界,无一不能打动人们的心。为什么有这样一个世界?它是否有终结的那一天?宇宙有多广袤?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时间是什么?这些都是人们灵魂深处的问题,而物理却尝试着去解答这些问题。量子的纠缠、泊松亮斑的导出、小小的核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光乃至一切物体的波粒二象性、薛定谔的猫、天体的运动、黑洞的种种奇妙性质、相对论的尺缩钟慢质增效应,人体的每一个原子都来自一颗死亡的恒星这一事实,都使人们感到惊叹。为什么会有引力常数?原子为什么会有能级?光速为什么是30万公里每秒?这些问题无一不引起人们的好奇。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对物理的欣赏和研究,将人们从日常的琐碎中解脱出来,进入科学和审美的殿堂。虽然真正的物理科研也许十分辛苦,但就物理教学而言,还需把其美好的这一面展现给学生。这样,打开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物理的认识不再局限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从物理之中感受到美感和超越,不再仅有小木块、受力分析、光滑平面等,而带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这样学生感受到更为宏大的物理之后,也会将情感迁移到眼前这些比较基础的物理知识的学习之上,继而促进兴趣的深化。
(三)情感与价值的深化:相关资源的推介
由于教师精力的限制,可以采用推介相关资源如关于物理的科普著作、科普杂志、科普网站、纪录片、人物传记,乃至于科幻小说、科幻电影等给学生,让这些资源来帮助教师进行对物理魅力与人文精神的展示,因为这些资源本身就承载着物理独特的魅力与其内在的精神追求。采用非强制的推介方式时,可能很多学生不会在意,但总有学生回去阅览相关资源,这样就发挥了这些资源的积极影响。比如在基于个体的研究时期,笔者曾送某个学生一套《三体》,科幻小说充分展现了物理学的魅力,引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但并不绝对,《三体》丛书曾送给过多位学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明显反应,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总的来说相关资源的推介能够发挥正面作用。另外,还可以采用强制推介的方法,但形式上可以设置的巧妙一些,不可逼迫学生太紧,以免起到反效果。比如发挥作业指挥棒的作用,在传统作业的基础上,增加少量需要学生自主搜集资料的内容。比如在学到万有引力与航天这一章时,可以留这样一个问题:恒星是如何演化的?请查阅相关资料,进行说明。这样,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自己就对其有了一个深刻体会,伴随着自主学习的过程,也随之会发生情感与价值的深化。
(四)思维的深化:引导学生思维物理化
雪化了变成什么?答:变成水。这是物理思维。答:变成春天。这是非物理思维。我们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使之内化成学生思维方式的一部分,个体兴趣高度发展的学生,思维方式与看待事物的视角也会变得偏物理化。
羽绒服穿在身上感觉沉还是拿在手里感觉沉?胖子下滑梯快还是瘦子快?为什么隔着一堵墙能听到声音?如果学生能主动思考这些问题,或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刹车就能想到惯性,看到颜色就能想起光的成分,看到星星就想起这是远处的恒星,看到摩天轮或旋转物体就能想起圆周运动相关知识等,那么其思维已经物理化了,个体兴趣也达到了完善阶段。教师要做的,就是先将自己的思维物理化,在教学中将这种思维传递出来,用身边无处不在的例子进行教学,用物理的视角帮同学们分析眼睛见到的世界。这个过程也和前面的物理知识以及生活结合起来,思维的物理化是伴随着物理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不断积累而发生的。
各种因素对兴趣发展的作用不是单一的,浅层的使用物理与生活结合式的教学,会促使学生的情境兴趣得到保持,长时间作用的情况下,会使整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发生变化,这便是对个体兴趣的促进。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修养,自身能够有一个物理化的思维方式,才能用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五)目标、动机与评价体系内在化的引领
个体兴趣出现的另一特征便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价值体系等都开始内化,不再是追逐成绩提升的短期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鼓励、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的追求向内在的方向转换,从外在评价转向内在评价。比如,某个学生拓展了一些课外知识,看了一些科普节目,了解了一下物理学家的生平,这时便对学生对物理本身追求的行为大加赞扬,引导学生的追求与评价体系的内化,不再一味追求成绩,而是能够真正掌握好物理本身。同时引导学生树立学物理是为了增长自身知识、升华自我、深入了解世界的认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须浮名绊此身”,不再单纯追求结果,也开始享受过程。焦耳有句名言,“我的一生的乐趣在于不断地去探索未知的那个世界,如果我能够对其有一点点的了解,能有一点点的成就,那我就非常知足”,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动机内在化。普朗克、卡文迪许等很多人都是这样,只要过程、不求结果,利用这些人物的事迹也可以对学生造成影响。关键是教师的引导要把鼓励和肯定的重点,放到过程上去,放到对物理本身的探究中去。
成熟的个体兴趣发展的极端形态是狂热的个体兴趣,个体已经完全沉浸在兴趣所指向的领域当中,就像《论语》中所描述的那样,“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把怀表当鸡蛋扔进锅里的牛顿,一天只睡三个小时的麦克斯韦等科学家,都显示出这种极端化的个体兴趣特征。这种狂热的个体兴趣往往出现在一些伟人身上,如果学生身上也能出现这种兴趣,那教师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便是非常成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