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物理学习中的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分析与优化

物理学习中的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分析与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个体兴趣是个体对物理学科领域或活动相对持久的偏爱倾向,通常认为是内在地发生的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个体兴趣可以进一步分为物理学习的个体兴趣与现实个体兴趣。物理学习的潜在个体兴趣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情感关联成分和价值关联成分。但已有研究表明,先有知识更多地与个体兴趣而不是情境兴趣相连。

物理学习中的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分析与优化

当今,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几乎已经取得了心理学家的共识,个体兴趣被界定为长期形成的并与个体价值观念、知识和积极情感相连的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情境兴趣则是对环境刺激的一种反映倾向。个体兴趣是稳定的、建立在兴趣主体的过去经验基础之上、针对特定主题的兴趣;情境兴趣是短暂的,依赖于特定的情境。

心理学界关于兴趣的分类形成了以下共识:

(1)存在本质不同的多种兴趣,将兴趣划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二者都与学习高度相关。

(2)个体兴趣与情境兴趣分别又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www.xing528.com)

(3)一般说来,情境兴趣先于个体兴趣并有助于个体兴趣的发展。情境兴趣对于引发学生注意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个体兴趣则对于维持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重要。

(4)研究者特别关注情境兴趣是因为它容易改变,而且一定程度上在教师的掌握之中。

现将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总结归纳如下。中学生物理学习的个体兴趣是个体对物理学科领域或活动相对持久的偏爱倾向,通常认为是内在地发生的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个体兴趣可以进一步分为物理学习的个体兴趣与现实个体兴趣。物理学习的潜在兴趣是指个体对物理学科的长期倾向,是个体对物理学科领域相对持久的偏爱倾向(个性倾向)。物理学习的潜在个体兴趣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情感关联成分和价值关联成分。物理学习的情感关联兴趣是因个体对物理学科的情感而产生的兴趣。价值关联兴趣是物理学习兴趣对个体的重要意义而产生的,这种个人意义表现在很多方面,如个体成长、提高个体竞争力或者解决重要问题等,这一点,与上文提到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有些联系,但还是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对于物理学科本体知识的强烈兴趣。在谈到个体兴趣时,很多学者都强调个体兴趣的内在性,如个体在学习物理学科时之所以会对某一主题感兴趣是这一主题本身吸引了他而不是外在的原因,既不是为了通过考试,也不是为了使自我价值得到提高,即不具有外在的任何功利因素。现实个体兴趣意味着个体在学习物理学科时体验到的兴趣状态,是一种对特定领域或特定活动的情感状态,即针对现实中特定的物理学科的相关内容。物理学习的情境兴趣是因环境因素而自发产生的即时兴趣,物理学习的情境兴趣可以进一步分为基于物理文本、基于物理任务和基于物理知识的情境兴趣。基于物理文本的情境兴趣来源于要学习文本的性质,如文本的连贯性、完整性、生动性和易理解性等。基于物理任务的兴趣来源于读者任务编码的改变或读者的目标,研究表明,通过任务的多次操作可以提高兴趣,这一点对于通过物理实验和物理题库的训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基于物理知识的兴趣来源于相关的先有知识。但已有研究表明,先有知识更多地与个体兴趣而不是情境兴趣相连。当然,基于文本的兴趣、基于任务的兴趣和基于知识的兴趣三者之间也是有联系的,当个体具有足够的背景知识时,基于知识的兴趣可能补偿基于文本和基于任务的兴趣之不足。同样,基于任务的兴趣也能弥补基于文本兴趣的贫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