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和发展个人兴趣

如何培养和发展个人兴趣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兴趣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里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赫尔巴特,他认为兴趣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兴趣就是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导致有意义学习,促进长时记忆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动机。杜威对兴趣这一概念的把握也是相当宽泛的,他指出,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冲动和习惯都能产生一个目的,而这个目的要有充分的力量推动,一个人为实现它而奋斗,就会变成兴趣。

如何培养和发展个人兴趣

古今中外,很多从事教育的学者都提到过兴趣对于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但时至今日,对于什么是兴趣即兴趣的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一致性的结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者研究兴趣时的社会背景、研究角度、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对象的不同而造成的。同时,在兴趣与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上更是模棱两可,比如,我们生活中常常把兴趣与爱好连在一起说,还有兴趣与需要和动机的关系尚未厘清。实际上,这些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兴趣这一概念在心理学里已有很长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赫尔巴特,他认为兴趣是教育的直接目的,兴趣就是主动性。在此基础上,赫尔巴特认为,兴趣导致有意义学习,促进长时记忆并为进一步学习提供动机。杜威对兴趣这一概念的把握也是相当宽泛的,他指出,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每一个冲动和习惯都能产生一个目的,而这个目的要有充分的力量推动,一个人为实现它而奋斗,就会变成兴趣。在杜威看来,真正的兴趣意味着能通过行动在客体中发现自我,其本质在于由于认清客体的价值而集中注意,全神贯注和专心致志于某种活动。阿诺德(Felix Arnold)的兴趣理论,则可以对这种日常观察进行理论化,他认为兴趣是针对某种情境的态度,其包含动力和认知两个方面。其中,兴趣的动力方面,是指兴趣总是朝向某些事物的努力、意向、欲求或趋势。兴趣的认知方面,是指对将来有待实现时刻的模糊认识。燕国材在《非智力因素与学习》一书中,提出兴趣表现为一种求知欲,如果一个人对于某一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反复出现,那么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就产生了兴趣。兴趣与人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它是在人的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并形成起来的,违背人的需要的内容绝不可能成为有兴趣的内容。沈德立认为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力求知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就是说,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的,只有对某事物产生需要,才有可能对其发生兴趣。潘菽认为,兴趣是一个人力求知识并趋向某一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标志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章凯、张必隐从自组织理论出发,进一步探讨了兴趣的本质及其发生机制,主张兴趣是人的心理系统在自组织过程中努力获取信息而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是心理系统在一定的心理目标的支配和组织下,积极自主地与环境中特定的对象相互作用,力求认识并获取信息的心理状态与过程。(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