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评价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这些要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既包括它们本身对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也包括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如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法与教师、教法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等。
(一)教学材料、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
要产生有意义的教学,教学材料本身必须有意义,即能够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命题等建立非人为的联系。也就是说,教学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在已有认识结构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新的知识。建构主义反对过于简单地处理学习内容,希望把学习置于真实的、复杂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能适应不同的问题情境,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更广泛的迁移。学习任务必须具有真实性、挑战性以及综合性,才能使学生产生真正的学习。[11]
(二)学习者特征和个人差异
学习者特征包括学习者的认知发展水平、兴趣、态度、智力活动方式等。要明确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的特征;明确学习者的兴趣和态度对学习效果的显著影响;考虑学习者智力活动方式的差异,利用学习者擅长的智力活动方式来教学;考虑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的个别差异,制订分层次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或投入
真正的学习是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发展自己的学习策略,形成自己的见解。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的具体表现是:参与提出学习目标;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积极参与与他人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学习成为一种内在的需求;能自我控制,并参与教学评价过程。教学评价应走进学生,构建的评价体系应该适应学生的心理基础,这样才能更加切合被评价者的需要,更容易被评价者接受。
(四)教学方法
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教学方法必须是互动性的。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指导者、促进者和学习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相信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教师不再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而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学方法要与物理学科特点、学生高中阶段的认知特点相联系。
(五)教师的素质和能力(www.xing528.com)
教师的素质有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包括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思维的流畅性、掌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教师在人格方面应表现为:一是理解别人,包括心胸豁达,能体验和理解别人的情感或看法,做人保持公正;二是善于与他人相处,包括真诚、亲切、积极、交往、合作;三是自信、了解自己。
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创造性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之一,教师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要培养出有创造力的学生,教师本身必须有创造力。教师要具有现代人的观念,要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知识更新的创新意识,能够发现并发挥自身的创造性,乐于从事创造活动,善于随机应变,注意课堂随机生成,创造性教学;教师自身要具有理智的好奇心,并注意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有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进取,才能使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六)教学媒体和技术
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中,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了有力的建构工具,学习者可以利用电子表格、统计软件等来帮助自己处理各种数据,分析其中的规律,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和多媒体平台来报告自己探究的结果,与同伴交流。互联网大大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扩展了课程和教材的含义。教师要能切实转变观念,积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以此努力转变教学方式。
(七)师生关系
教师要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气氛,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者之间的合作要有利于培养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对问题形成多角度的理解。
(八)评价反馈
教师要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对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教师不要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而应在思考问题的方法方面给予启发,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