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中人物过多,如何减少人物角色?

文中人物过多,如何减少人物角色?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一件事情中“人物太多”就会让人眼花缭乱,有时候必须删掉一些人物。可人物太多,叙述起来很费劲。文中,家里的人物只保留“我”和爸爸就行了,将妈妈和奶奶删掉,因为她们在文中的作用和爸爸一样。其实,本文的情节很清晰,就是人物太多,前后加起来总共8个人物,读起来有点儿乱糟糟的,到底谁是主角呢?可作文不能这样写,人物太多,会顾此失彼。

文中人物过多,如何减少人物角色?

诊断问题

解析

记叙文有主角和配角。可是,一件事情中“人物太多”就会让人眼花缭乱,有时候必须删掉一些人物。

比如:“星期天清早,我在家写作业,爸爸在写文案,妈妈在浇花,奶奶在织毛衣。这时,楼上又开始装修了,吵得不行,爸爸去楼上说,可工人不听;奶奶和妈妈分别去理论,工人也不听;最后,物业出面,告知工人8点前不能施工,工人才消停。在生活中,人们不能太自私,要替别人着想……”

本文情节新颖,主题也很正面。可人物太多,叙述起来很费劲。

文中,家里的人物只保留“我”和爸爸就行了,将妈妈和奶奶删掉,因为她们在文中的作用和爸爸一样。

原文

一次争吵

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去吃早点。刚进门,我就发现老板的儿子和女儿都沉着脸,觉得很奇怪。

当时,两人正在做蒸饺,很快他们开始互相抱怨起来。姐姐率先发飙:“都怪你!连一个人都看不住,让他吃了白食,哼!”弟弟也不甘示弱道:“干吗赖我?我在厨房忙得团团转,收账不都是你负责吗?”……

慢慢地,我听明白了:刚才,有个顾客吃了一碗5元钱的馄饨,没给钱就走了。

这时,有个顾客进门,喊道:“来份炒面!”弟弟瞪了一眼姐姐,起身进了厨房。很快,厨房里传来了争执声:“都怪你!没看好那个戴眼镜的,害我被姐姐骂!”这是弟弟的声音。

接着,传来老板娘的声音:“姐姐骂你两句怎么了?她是姐姐,小时候可疼你了!”弟弟急了,说:“这是两码事,妈你怎么总护着姐姐,你这样不对!”这下,老板发火了,说:“小子,怎么跟你妈说话呢?真是没大没小,她是你妈,知道吗……”

正吵得不可开交,一个小伙子走了进来,试探着问:“老板在吗?”老板的女儿说:“咦,你不是那个……”小伙子红着脸说:“对不起,我走得太匆忙,忘记付饭钱了,半路才想起来。这不,立刻把钱送来了……”

话音未落,老板娘从厨房跑了出来,接过钱,尴尬地说:“不就是5块钱吗?没必要放在心上的……”小伙子连连道歉道:“是我不对!那我先走了!”老板也走了出来,真诚地说:“您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之后,他们再也不吵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对我说:“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冲动,也许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我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点评

读完这篇习作,大家是不是有点儿晕头转向?其实,本文的情节很清晰,就是人物太多,前后加起来总共8个人物,读起来有点儿乱糟糟的,到底谁是主角呢?(www.xing528.com)

这篇习作很有趣,我甚至相信,小作者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的场景。可作文不能这样写,人物太多,会顾此失彼。

怎么修改呢?只要将人物删减一下就行了。比如,只保留老板夫妻两个人物,让矛盾更集中。

修改版

一次争吵

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去吃早点。刚进门,我就发现老板夫妻都沉着脸,觉得很奇怪。

当时,两人正在做蒸饺,很快他们开始互相抱怨起来,老板娘率先发飙:“都怪你!连一个人都看不住,让他吃了白食,哼!”老板也不甘示弱道:“干吗赖我?我在厨房忙得团团转,收账不都是你负责吗?”……

慢慢地,我听明白了:刚才,有个顾客吃了一碗5元钱的馄饨,没给钱就走了。

这时,有个顾客进门,要了一份炒面。老板瞪了一眼老板娘,起身进了厨房,老板娘立马跟了进去。很快,厨房里传来了争执声:“就是怪你!没看好那个戴眼镜的!”这是老板娘的声音。

接着,传来老板的声音:“我每天起早贪黑,撑起了这家店。不就是5元钱吗?干吗这样喋喋不休?”老板娘提高了嗓门:“5元钱不是钱吗?我怎么就不能说了?你每天起早贪黑,难道我每天都不干活儿吗?”

正当两人吵得不可开交时,一个小伙子走了进来,试探着问:“老板在吗?对不起,我走得太匆忙,忘记付饭钱了,半路才想起来。这不,立刻把钱送来了……”

话音未落,老板娘从厨房走了出来,接过钱,尴尬地说:“不就是5元钱吗?没必要放在心上的……”小伙子连连道歉道:“是我不对!那我先走了!”老板也走了出来,真诚地说:“您慢走,欢迎下次光临……”

之后,他们再也不吵了。

回家的路上,妈妈对我说:“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事都不能冲动,也许问题马上就能解决。”我听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点评

修改版删掉了弟弟和姐姐两个人物,因为完全可以把姐弟俩的对话放到老板夫妻身上。同时,也虚化了要炒面的顾客,甚至删掉了他的对话。

于是,全文就剩下2个主角——老板夫妻,4个配角——“我”和妈妈,以及点面的顾客和那个忘记付钱回来还钱的小伙子。

这样,人物不再杂乱,读者也更容易记住整件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