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邳州市运河中学初中部 刘兆刚
师:课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它指的是——
生:孤独的放鸭旅程。
师:对此,杜小康解释得很清楚,大家读一读。
(PPT显示)
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
(生读)
师:同学们想一想,关在红门里面的孤独是什么样的?
生:退学在家的寂寞。
生:红门里的空空落落正如杜小康空旷的心灵广场,是茫远的。
师:是啊,孤独没有尽头,延伸到四面八方。
生:内心百感交集,昔日的趾高气扬,小伙伴羡慕的目光不时浮现在脑海中,孤独从每一个角落向他袭来。
师:你是说,孤独由于昔日而产生,并慢慢侵袭着他,红门少年确实难以承受。
生:红门里熙来攘往买东西的人,被树上的鸟声取代了,杜小康对着树影呆望着。风吹树叶,他的心里乱得像斑驳的树影。
师:孤独让人思绪混乱。
生:夜幕降临,杜小康听到伙伴玩耍的叫声,哀伤与悲凉堆满了心房。
生:关在红门里的杜小康感受到孤独是深切的。
师:同学们很真实地体验了主人公退学后的孤独感。那么,“这种孤独”又指什么呢?
生:(读)“他们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孤独”指内心敌对的方面。
生:我感觉是杜小康无话可说的孤独。
师:是啊,因为他们说话单调了,干巴巴的了,甚至言语被省略了。
生:(读)“他们能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这里也潜藏着“孤独”。
师:离开了油麻地,到处是芦苇,心中空荡荡的。(www.xing528.com)
生:我认为应该理解为无人可见的孤独。
生:(读)“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我要回家……’”
生:杜小康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亲的怀抱,日日思念母亲。
师:那么,他为什么在梦中哇哇大哭呢?
生:因为他的精神遭受压抑,无法忍受,在梦中以哭的方式宣泄出来。
师:说得真好!这是无法忍受的孤独。
师:杜小康退学后关在红门里品尝到的孤独,与放鸭旅程中的孤独相比,为什么“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
(学生讨论)
生:因为从“简直”“算不得”可以看出他退学后的“孤独”与放鸭旅程中的“孤独”无法可比。
生:他没有回避,也不再恐慌。从暴风雨来临后的段落中感受到他能够正视孤独。
师:同学们具体品读一下。
生:(读)“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这句话四个“黑”的意象含义深刻。按上下中三个方位,最后写人的感觉,风是无色的,这里赋予风以色彩,也是黑色,表现了杜小康的极度恐惧。
师:我们在黑暗中行走,因为“前行是纯粹的”,胜利的曙光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因此,我们即使有恐惧感,也要一往无前。
生:(读)“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顾不得”体现他孤独时思维视野的狭窄。
生:“钻心”一词可以看出疼痛让人无法忍受。
生:(读)“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他孤独得“哭”了,说明他“哭”出的是孤独的苦水,身体里流动的是幸福的甘泉。
师:说得很好。大家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生:(读)“杜小康找到了那十几只鸭,但在芦荡里迷路了……大声地呼喊着父亲……他也不能听到父亲的回应。”杜小康对父亲的呼唤,寻找摆脱孤独的根,表现杜小康心中充满无限的失落与茫然。
生:(读)“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经过了一天多的时间,杜小康的脚一直在流血。表现孤独的旅程要付出血的代价。
生:(读)“今天却都疯了一样,只顾没头没脑地乱窜”句中的“疯”既指鸭疯,又指人孤独得疯了一样,体现胜利果实功亏一篑时杜小康的精神状态。
师:你们分析得太精彩了!因此,“与这种孤独相比,杜小康退学后将自己关在红门里面产生的那点孤独,简直就算不得是孤独了”。杜小康的“孤独之旅”让他成长起来。可以说,任何一个人的成长必须学会面对“孤独”。当失败带来痛苦、无助的时候,要坚持将忧伤化作音乐的节奏,冲破孤独的茧壳。这就是“孤独之旅”非同寻常的意义。让我们朗读课文,品味作者抓住“孤独”构思文章的艺术匠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