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凤台县第四中学 胡明坤
分析完《台阶》中父亲的形象以后,我让学生细读课文,品一品课文中生动优美、表现力强的句子。
(生默读,思考)
一会儿,有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找到了两组有意思的句子。”
师:你先读一读。
生:一句是“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另一句是“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师:这两组句子怎么有意思呢?
生:“挑”和“埋”这两个动词值得玩味。
师:捕捉动词,咂摸句子,不失为学习小说的好方法。你能把这两个动词的妙处讲给我们听一听吗?
生:我先说说“挑”字吧。造台阶时,父亲有目标,有奔头,浑身充满了激情与力量。瞧,天没亮,父亲就起床踏黄泥,整个人浮在雾里,“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一个“挑”字,形象地写出父亲的头发也都充满了动感与活力,连头发都在与父亲并肩作战。
师:有道理,头发是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的。岳飞的《满江红》中就有“怒发冲冠,凭栏处”这样的诗句。
生:这句话中的“艰难”一词,说明父亲的每一根细发都承载着极大的重量。
师:可见父亲重负着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极限,读出了词的意蕴,真善于思考!
生:父亲头发上的水珠,其实也不仅仅是雾,里面也夹杂着父亲的汗水。
师:有人说在一片树叶上可以推敲阳光,我们又何尝不能在父亲头发上触摸他的思想呢?“挑”着的不光是水珠,还要挑起建造新屋的重任。起伏的不光是头发,还有父亲那澎湃的心情。有奔头的日子是那么美好,连头发都是那么有活力。
生:“埋”字也用得很好。台阶造好后,父亲怅然若失,将头深深地埋在膝盖里。由此可以看出,父亲的目标实现后,他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感。
生:父亲整个人处在无所适从、精神颓废的状态。
师:“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同学们想一想,“半晌都没动”,父亲当时会想写什么?(www.xing528.com)
(生安静沉思)
生:岁月不饶人啊,我真的老了,父亲大概这样想。
生:新屋盖好了,台阶也建好了,我的心里怎么反而没着落了呢?
生:好不容易建好了九级台阶,我怎么没有听到乡邻们的夸奖呢?
(生笑)
师:有一种希望是“挑”,有一种失落叫“埋”。“埋”,看似平静,实则内心暗波涌动。其实这句话中对头发的描写也很细腻,请同学们读一读,品一品。
(生自由读)
生:“灰白”说明父亲老了。
生: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父亲的短发比喻成“庄稼茬”,庄稼茬短而干枯,失去生机,正如父亲的头发。
生:父亲失去了希望,很颓废。
师:这就说明父亲的精神家园崩塌了。多么精彩的分析!读出文本背后的意蕴,才能倾听主人公的心声。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句子吧!
(师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通过品味“挑”和“埋”两个动词,你对于小说作品的欣赏有了哪些更深一层的感悟?
生:好的小说要有画面感。如果把《台阶》这篇文章拍成电影的话,这两组句子就是绝佳的特写镜头,将镜头聚焦在父亲的头发上、头颅上,让父亲的头发来说话。
生:小说语言不一定要使用华丽的辞藻,朴实的语言也一样可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我们学习小说,要揣摩小说的言外之意。好的小说语言拆开看,每一句都很平常,放在一起却很有味道。有奔头时,连父亲的细发都具有向上的力量,挑起了重担。理想实现后,他的头却深埋在膝盖里,连高高的九级台阶都安放不下他那颗浸透了失落的心,他那庄稼茬似的灰白头发诉说着他的无奈与不甘。原来,头发也会说话。选角度,学小说,品人物,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