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受文字的温度与想象形成的共鸣

感受文字的温度与想象形成的共鸣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思绪很快被牵进了情境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果然对第3段更有感触,亲人间的生死别离更能打动他们的内心。而且,我欣喜地发现,古代诗歌中很多意象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脑海,看来,我们民族的很多文化元素正渐渐融入他们的血液。在想象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正渐近渐深地感受着文字的温度;在想象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正沿着作者的心路,去探寻那悠远的文化之根……

感受文字的温度与想象形成的共鸣

云南昆明市第三中学 方 睿

我相信,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写诗如此,读诗也如此。读过《乡愁》后,我问:“同学们,在读这首《乡愁》的时候,脑子里会不会浮现相应的画面?”

“一个身着布制背带裤的小男孩小心翼翼地将邮票贴在信封上,之后,抽出刚写好已经装进去的信纸,打开了又看。”高个子男孩这样回答。

“诗人坐在木船上,船飘向远方,而另一个地方,美丽的新娘在翘首远望,等待着归来的他……”女孩子多少带着点羞涩。

一个男生很快站了起来:“不是木船,是大轮船,要有船票的。我想象有一艘银灰色的大轮船摇摇晃晃地在大海上行驶,红日东升,海面金光闪闪,白色的海鸥在飞翔。作者西装笔挺,站在船边眺望远方,手里的船票已经捏得皱皱巴巴了。”

思绪很快被牵进了情境中。孩子们继续着他们的想象。

“我能想象在一片寂静的墓园中,嗯,一个中年男子神情凝重地跪在一座不起眼的小坟墓前,夕阳的余晖把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

“我能想象的是在一座山上,有一堆孤零零的野坟,长满了杂草,似乎从来没人祭奠,周围有几棵树,树叶在秋风的肆虐下片片飘落。诗人伫立在坟前,脸上挂着的泪珠渐渐地被风吹干。”

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果然对第3段更有感触,亲人间的生死别离更能打动他们的内心。而且,我欣喜地发现,古代诗歌中很多意象已经进入了他们的脑海,看来,我们民族的很多文化元素正渐渐融入他们的血液。

“说得真好!那么在读这一段诗时,哪个词最打动你们?”我追问刚才发言的同学,又把目光投向全班。

“是‘坟墓’,它让我有一种凄凉之感。”

“‘矮矮’最打动我。因为它写出了坟墓很小,可就是这很小的坟墓,永远地隔绝了诗人和母亲。”

“是‘里头’和‘外头’。在前面的诗里,虽然作者和母亲、新娘隔得很远,但可以通信,可以见面。而这时,母亲的坟墓就在跟前,他们却再也无法见面了。”

看着孩子们满脸的认真,我点了点头:“说得真好,‘里头’和‘外头’不是空间上的距离,却成了母子间的生死之隔。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这节诗,读出‘坟墓’的凄凉、‘矮矮’的低小,读出‘里头’‘外头’蕴含的生死之恸。”(www.xing528.com)

“后来啊/乡愁是……”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我发现,他们把“矮矮”读得轻而缓,并且不约而同地用降调来读“里头”,文字的哀婉与凄美就跳跃在孩子们的音调中。

“读这首诗时,你脑子里还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我又回到先前的问题上,我相信,孩子的心灵世界是诗歌的。

一个学生站起来:“我能想象一位头发白得像雪一样的老人站在海边一块大岩石上,向着海的对面望去,老人宛如雕像一般,一动不动。过了许久,海上的烟雾越来越淡,老人眼中的水雾却越来越多。”

“海的对面有什么?”

“作者的故乡。”

“这样的画面,用什么词来形容恰当?”我追问。

“深沉。”

“我觉得是‘无奈’,因为不可逾越的海峡让年老的作者的思念无所依托。”

“诗中海峡是‘浅浅的’呀,你怎么说是‘不可逾越’的呢?”我故意问。

“老师,我看过关于这首诗写作的一个介绍,作者年轻时到台湾,由于政治原因,一直没能回到大陆,他非常思念故乡。”联系背景回答,我很欣慰,他关注到课文的作家及创作的相关情况。

“是的,无奈!邮票已寄不去对母亲的思念了,船票也载不动对妻子的牵挂了,骨肉分离,生死相隔,一脉相传的同胞,被一湾海峡隔开了。可叹的是,这湾海峡只是‘浅浅的’!可悲的是,这样无奈的愁绪,何止作者余光中一人有!岁月已逝,乡愁何日能解?”我有点激动了。

如果没有作者的情,那么文字只是符号;有了读者的共鸣,文字就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在想象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正渐近渐深地感受着文字的温度;在想象中,我和我的学生们正沿着作者的心路,去探寻那悠远的文化之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