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高中生对英语的听说学习明显缺乏勇气和信心,这归根到底是因为英语教学的敷衍塞责,致使学生在更深入和更实用的英语学习中备感挫折与失落,取而代之的是对英语听说学习失去兴趣、缺乏足够的自信心,最终放弃。
布朗认为,没有相当的自信心,任何认知的或情感上的努力都不会成功。自信心是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是学习者对自我能力和自我价值的一种主观意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学生,往往对学习保持很高的热情,能够自主地利用时间学习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的认知活动总是和一定的心理因素相伴相随的。当心理因素受到压抑甚至是抹杀时,人们的自我创造能力就得不到发展和实现。英语听说学习,就其本质而言是一个认知、运用的过程,如果学习个体的认知层面上出现偏差或消极的因缘,极易关联到学习过程中的能动力的正常发挥。
例如,高一英语教学第一节课,按照惯例是师生认识熟悉的“见面会”,所以教师安排学生用英语自由发言介绍自己或谈入学感言,结果20 分钟下来能站上讲台发言的寥寥几人,并且难得说上一段顺畅的话。集中一问,原因何在,学生异口同声,“不敢讲,不会讲,害怕讲错”。于是接下来的几周,教师一直积极地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讲,尽量让课堂变得活跃轻松,但事与愿违,学生非但不配合而且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弱。
在英语听说学习过程中,绝对没有离开心理因素而独立进行的认知体验活动,也没有离开认知体验活动而独立进行的情感活动。对学习者而言,心理因素支配着他们的学习,使他们对学习能够产生某种倾向,并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而对于教师而言,只有用真实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充分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此做出相应的协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的自信心。
(二)不良的学习态度与动机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学习的原动力(www.xing528.com)
加涅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从调查中发现,学生被动学习的情绪显而多于主动学习。这可能源于学生的一种陈腐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对于学生而言,对英语学习的时代性和实用性缺少积极的态度与认可,唯升学为尊,视分数处优,从而制约了学生听说学习的驱动力。而英语听说作为一种实践操作性能力,更多依赖于学习动机的引擎。
例如,在刚教学高三某班的英语课时,经过第一轮复习统考,150 的卷面分值,一位女生得了131 分,不可思议的是前面的听力她仅获得15 分,这引起了教师对她的极大关注。经过课堂上教师多次有意识地让她朗读课文,并且交流过一次之后,教师深知其中的缘由是她的语音基础掌握不好,平时也不太在意这方面的缺陷,有时间就是尽可能地多做题,她认为英语中的听说训练是上大学后考虑的问题。问及为何不多听多读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能力时,她的回答是,“高考不考口语的,听力也可以碰运气的,没必要在这方面花太多时间”。这居然是一个成绩较好的学生对英语听说的理解和认识,由此可见,学习的态度和动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对英语听说的重视。
(三)学力基础薄弱构成英语听说滞后的延续
学力主要指必备的学习基础知识和综合学习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等。调查发现,师资及信息资源的欠缺,导致学生启蒙阶段的英语学习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造成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知识面窄,思维不开阔,接受能力有限。更严重的后果则是使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随其高中英语知识的不断深入和延伸而受阻。久而久之,受薄弱的语言基础的制约,学生对英语听说课堂的参与度和主动性逐渐消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