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煮茶技巧:掌握火候,留住隽永滋味

煮茶技巧:掌握火候,留住隽永滋味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山水之中也有优劣。辨识煮茶的火候,需掌握茶水沸腾的三个节点。在此之后,从锅里舀出来的第一道茶水,味道醇厚留唇持久,所以这第一杯茶也叫“隽永”。人们把至美之物称为隽永,“隽”的意思指味道鲜美,“永”有长久的意味,味道鲜美回味持久就可冠以“隽永”的美称。一般而言,煮茶一升,可分饮五碗茶。碗数最少三碗,最多五碗。若饮茶者多到十几人,加煮两炉。茶味俭聚,煮茶时不应放过多水。

煮茶技巧:掌握火候,留住隽永滋味

烤炙茶的时候,有风,火苗旺盛时不要烤炙;火灭,只剩灰烬时也不要再烤了;当火苗稳定如钻子的形状再烤炙。否则的话,火大火小都会使茶受热不均匀。

用小青竹做的夹轻轻夹起茶饼靠近火焰,多次翻动茶身,一直等到出现小土丘似的凸起状,就像蛤蟆背上的小泡,随后移动竹夹让茶饼离火五寸。因为由热遇冷,刚刚由火烤炙而卷曲起来的叶子伸展开,此时,再按着原先烤炙的办法,将茶饼靠近火焰继续烤炙。

茶饼烤到何时才算好呢?

在制茶的过程中,假如茶饼是放在焙炉上以火烘干的,那么烤到茶饼冒热气散出茶叶的香气为止;如果制茶时茶饼是在太阳底下晾干的,只需要烤炙到柔软即可。烤茶是为了将茶中的霉味湿气烤散,以火的热气逼出茶香。不知道茶饼如何制作的话,可以茶气、茶香来判断。

在最开始制作茶饼时,如果所采的茶叶是极其鲜嫩的笋状芽叶,经过蒸茶、捣茶两道工艺,趁热能捣烂茶的叶面,但芽尖仍然还在。对付零散细小的芽尖,就算再有力气的人手持着千斤重的大杵碾捣,也无法捣碎,就如同你让一个彪形大汉捏碎一粒漆科珠,即便大汉再有力气,手指也捏不住那种小东西,更别提捏碎了。捣好之后的茶,看着好像没有了植物的茎秆;烤炙时,茶饼里内含的芽笋就变得像婴儿手臂一样柔弱绵软。

〔日〕—松谷山人吉村—煎茶图式

烤完不久,趁着茶饼热乎乎的温度没有消失之前,赶紧放进做好的纸囊里,使茶的香气不至于飘散走。等茶饼彻底凉了后,碾茶成茶末。上等的茶末,茶屑形状似小米;下等的茶末,茶屑形状如菱角

煮茶时生火的材料最好选木炭,次一点也要用质地坚硬火力持久的柴,比如桑木、槐木、桐木、枥木等。所用的炭曾经烤过肉的话,会沾上肉的膻腥味、油腻味,不能再用来烧茶;此外,油脂含量高的木材以及用旧、用坏了的木器,也不能用。古人曾有“劳薪之味”一言,腐朽木柴烧出来的饭有怪味,确实如此。

煮茶的水,最好的是取自山中的水,其次为取自江河中的水,井水是最差的。《荈赋》中曾记:“水则岷﹝mín﹞方之注,挹﹝yì﹞彼清流。”煮茶的水取岷江之水,舀一瓢清洁甘甜的水流。

山水之中也有优劣。从钟乳石上沁出来的乳泉水是上等的煮茶水,其次为石池中缓慢流淌的泉水。

水流湍急的山水勿饮,喝这种水久了,容易得颈椎部位的疾病。还有那些由几条溪流汇合而成蓄存于山谷的水,虽然瞧着清澈见底,也是不能喝的。自夏天起,到白霜降临前,这种不流动的清澈水域里,也许藏有蛇蝎之毒。假若想饮用清澈见底的深潭水,可先在一处挖开一个口子将水中污浊流出,让新鲜甘甜的泉水缓缓注入。

〔日〕—松谷山人吉村—煎茶图式

煮茶用的江河水,最好的是远离人烟的河水;而取井水的话,就要与之相反,被越多人饮用的井水,汲出来的水质越好。

选好了煮茶用的炭,取好了甘甜的煮茶水,就要升火煮茶了。

不管是煮茶还是烧饭,辨识火候都是一门必须掌握的技能。同样的食材,同样的料理方法,甚至配好了同量的比重,在不同时间放入锅中,炒出来的菜口味也大不相同。煮茶时,茶的口味取决于水质,也取决于煮茶的火候,所谓火候,并非仅指火的大小,而是学会像做菜一样耐心等候,细心观察,知道何时开始、何时结束,参悟了其中的微妙,也就入了煮茶的道。

辨识煮茶的火候,需掌握茶水沸腾的三个节点。

当锅底开始冒出似鱼眼睛大小的一个个小泡泡,内的水也发出“吱吱吱”的轻微声响时,为煮水的第一沸,也就是所谓的“鱼眼沸”;再接着等候茶水升温,待到茶锅的边缘出现如涌泉般接连不断上冒的水泡,茶水发出轻微的咕嘟咕嘟声时,为煮水的第二沸,也就是所谓的“泉涌沸”。

风炉的火炭继续旺盛地燃烧,锅中的茶水继续沸腾,待水完全烧开,茶锅内的沸水已经变成海中升腾起的大浪,为煮水的第三沸。再继续煮,水煮老了,煮出来的茶就不宜饮用了。

〔日〕—松谷山人吉村—煎茶图式

在初沸如鱼目时,根据茶锅中水量的多少适度加入细盐用来调味,尝尝咸淡,尝剩的茶水倒掉。切莫因茶水无味多放盐,那样不就舍弃了饮茶本意只追求咸味了吗?水烧至第二沸之时,舀出来一瓢水,用竹在沸水中心转着圈圈搅动,取出茶盒,拿出放在茶盒里的则,根据水量放入适当的茶末,茶末应于锅心处涌泉连泡的旋涡之上放入。

再过一会儿,水咕嘟咕嘟狂沸起来,水沫也开始飞溅,这时候就把刚才舀出来的一瓢水倒入锅中止沸,以培育茶汤中的精华——沫饽。

喝茶的时候,把茶水倒入准备好的干净茶碗中,倒茶时令茶的沫饽分布均匀。什么是沫饽呢?茶煮得刚好时,会现出像花朵一样的泡沫,茶汤的精华全在这泡沫上。

沫薄的称为沫,沫厚的称为饽,细轻的沫称为汤花。沫花有的像小枣花不小心掉落在了池塘水面上,有的又像深水中央的回转曲折绿洲新生出的几许浮萍,还有的像湛湛晴空之上浮出的鱼鳞云彩

而沫饽的沫呢,绿沫像青苔漂浮在水面,又像不慎落入酒杯中的盛开菊花;沫饽的饽,是煮茶渣时,水沸后会腾起的厚厚的白色茶沫,白白的样子像极了纯净的积雪。杜毓在《荈赋》中云:“焕如积雪,煜若春。”如积雪般明亮,似春花样绚烂,一点不假。(www.xing528.com)

〔日〕—松谷山人吉村—煎茶图式

待放入茶末后,第一次把茶水煮沸腾,茶沫上有一层像黑云母状的水膜,一定要撇去这层水膜,如果不撇去的话,茶水的味道便不纯正了。在此之后,从锅里舀出来的第一道茶水,味道醇厚留唇持久,所以这第一杯茶也叫“隽永”。人们把至美之物称为隽永,“隽”的意思指味道鲜美,“永”有长久的意味,味道鲜美回味持久就可冠以“隽永”的美称。《汉书》上还记载了西汉人蒯﹝kuǎi﹞通所著的《隽永》二十篇。有时候,我们把这杯珍贵的“隽永”保存在熟盂中,以随时增加茶汤的精华,止息沸腾的茶水。之后的第一碗茶、第二碗茶、第三碗茶,口感略差,第四碗、第五碗,如果不是为了解急渴,就不值得喝了。

一般而言,煮茶一升,可分饮五碗茶。碗数最少三碗,最多五碗。若饮茶者多到十几人,加煮两炉。饮茶须趁热,水热时茶汤中浑浊的杂质凝聚在下层,茶中的精华漂浮在上层,好茶放凉,茶汤里的精华会随着热气散发掉。茶要趁热喝,但一喝起来就不停,也是对身体不好的。

万物都有各自独特的品性,茶的品性归于俭约。茶味俭聚,煮茶时不应放过多水。水多了,茶的味道就淡。这就像倒一满碗茶水,喝到一半,茶味就会变淡一样,更何况加那么多水呢?

一杯好茶的颜色呈浅黄色,茶香幽幽散布广远。茶香浓郁口味甘甜的是“槚”,没有甘甜之味反而苦兮兮的是“荈”。喝时口中能感受到微微苦感,咽下之后舌尖生出淡淡的甘甜,才是茶。{《本草》说:味道苦而不甜的是槚,甜而不苦的是荈。}(1)

〔日〕—松谷山人吉村—煎茶图式

《五之煮》应该是《茶经》中最讲究的一篇,也是读起来美感最丰盈的一篇。此篇中,陆羽讲了唐朝煮茶的全过程,炙茶、碾茶、取炭、取水、煮茶、候汤、饮茶,假如有爱茶者按照《茶经》所记载的要求,进行一场讲究的唐朝饮茶,日本茶道也不过如此了。

唐代人煮茶的第一步是炙茶,炙茶的火焰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弱,烤时“持以逼火,屡其正翻”不说,须让烤出来的茶呈“培,状虾蟆背”,而后待“虾蟆背”冷却后,再夹着叶子舒展的茶饼“又炙之”,光一个炙茶的过程,就可以享受一次茶道的专一。

炙茶的目的在于醒茶。茶性内敛,久存藏茶味,用火祛除霉气和腐朽味道,让内聚的茶味慢慢醒来。陆羽说,醒来的茶也不急着碾磨,先放入备好的纸囊里,消消热气,耐心等待茶变凉,让茶性在封闭的纸囊里重新聚合,再把茶研磨成末。研磨成末时,将茶梗挑选出来,只留精细的茶末,“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

取火也颇为讲究,生火的材料最好用炭,最不济才选用桑、槐、桐、枥之类的劲薪。现在炭都用来烤肉吃了。当然,陆羽煮茶的炭不能沾腥荤,不能用朽木败器,用朽木煮的茶讲究的人能吃出来“劳薪之味”。

对取火的材料做完苛刻要求后,陆羽又将笔触盖及煮茶的水。即使平时不喝茶的人,一提到如何煮好茶,脑子里也会闪现“取天山雪水”,陆羽可没有这么任性,经过多年实地对水源地的考察,他介绍了三处平常爱茶人也能汲取到的水源。

水对茶的品质有非常大的影响,有人说茶味取决于水,“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五之煮》里讲,最好的茶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居住于平原取不到山水的话,取江水也应远离人群,井水选吃的人最多的那个。陆羽对水的讲究也为后世饮茶者开了先河。

茶,水,火,器物,全备好了。煮茶并不是等水慢慢烧开,不会煮茶的人,会把以上准备完全搞砸。一个合格的煮茶人首先得是一位会煮汤的人,煮茶必须识汤沸,汤沸有三,一沸连珠,二沸腾波,三沸水大开。再继续煮就煮老了,倒掉吧。不读《茶经》根本不知水沸。嗜茶的皮日休有一首著名的煮茶诗,也证明了《茶经》的煮茶之法被后人学到了: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学会了识茶沸后,煮茶要在第一沸时加入盐调味,唐朝饮茶普遍会加入盐粒,因为那时茶的制作工艺保留了甚浓的茶味,必须加入少量的盐来减轻苦涩。

茶煮好后,饮茶也有一套讲究的喝法。一升水只能分五碗,如果人多了,需要另外按照以上方法再来一次。茶趁热饮,凉了,就倒掉吧。

前面说如果按照陆羽的方法进行一次饮茶,将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读完《五之煮》才不由得叹气,哪里是什么奢侈,根本就是难事。所以陆羽在后面一篇的《六之饮》中,发出了心声,说茶有九难:“一曰造,二曰别,三曰器,四曰火,五曰水,六曰炙,七曰末,八曰煮,九曰饮。”不讲究的人,喝不上这碗“陆羽茶”。

据说,凡是喝过陆羽亲手煮的茶的人,终生难忘茶真实的味道。将陆羽亲手抚养长大的积公师父,在喝完陆羽煮过的茶后,再也不想喝其他人煮的茶,就连皇帝召见他入宫煮茶,积公师父说,让陆羽去吧,这世上没有谁煮茶能超过他。

当然陆羽所讲的饮茶法只独属于唐朝——唐代煎茶法:煮茶之前需烤炙,碾磨成末,煮时放入盐调味,喝茶用宽口的茶瓯饮茶。到了宋朝,有了点茶法;后来日本僧人荣西将点茶法和茶籽带到了日本,成了山木松子老师习得的日式茶道;再后来,这种茶道传到了元代,混入了牛奶羊奶;再到了明朝朱元璋认为太奢侈了,简直不像过日子,就直接用大碗泡茶了。

日本作家梦枕貘所写、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再现了盛唐的气象,不知何时也有影视剧能再现唐人饮茶的讲究。因着讲究,饮茶才成了一种文化,成了一种道。

生活也如此,对周身所处之地有干净的讲究,就不会允许住所乱成一团;对身上衣料有品质的讲究,就不会买穿几次就扔掉的衣服;对气味讲究,会想办法让自己身上有属于自己的香气。讲究是为了静心地享受当下,鼓励自己赶走懒惰勤奋起来。

当你开始对生活讲究起来的时候,生活也变成了一种可以修持身心的道。

(1) 文中{}括注者非陆羽《茶经》原文,是后人为《茶经》所做的注,存此以备读者参考。下文同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