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的目的和其他艺术是一样的,都是再现生活和表现生活。在具体的作品中,由于对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的不同理解和运用,从而决定了电影创作观念的不同,形成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两种不同的创作风格。
再现现实是摄影艺术的本体,而电影在这一点上与摄影相似。电影相对于摄影而言就是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摄影只能留存瞬间,电影能够再现事物的时间延续。[6]这是根据摄影的本体特性推导出电影的本体属性,艺术对现实的再现一直是艺术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巴赞提倡真实电影美学的理论出发点是再现现实,现实是本体,艺术是现象。这一理论轴心成为巴赞全部电影理论的枢纽,与苏联的蒙太奇理论核心完全不一样。(www.xing528.com)
蒙太奇作为一种剪辑手法兴起于美国好莱坞,导演格里菲斯创造了众多的蒙太奇剪辑手法。好莱坞的经典叙事系统运用的剪辑把虚构的事件、人物和时空自然连贯地结合在一起,单一镜头按照事件的时间顺序组成段落,给人真实之感。由于消解了片断之间的剪辑线,连续性剪辑创造了连贯的时空,观众容易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但是爱森斯坦把蒙太奇理解为冲突式蒙太奇,前一片段和后一片段在现实时空上并没有直接的顺应关系,产生了跳跃、冲突。“蒙太奇就是冲突”是他的口号。“我认为蒙太奇是一种冲突:由两个元素的冲突而‘涌现’出某一观念。”[7]电影的画面成为电影的基本单位,并由此构成电影作品的有机体。爱森斯坦所倡导的蒙太奇主要适于表现内在的理念与情感。精神时空的结构方式在爱森斯坦的电影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爱森斯坦的早期电影《十月》、《战舰波将金号》、《罢工》中,因为内心的苏维埃激情,爱森斯坦自觉地保持与苏维埃政府的一致,并成为苏维埃政府的宣传喉舌。爱森斯坦的电影作品成为政策的图码,由于时代的需要,他的宏大话语拥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宣扬了政府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作品拥有强大的宣教、召唤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