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田子坊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联合调研中设想的“1+3”管理模式并没有实现,管委会就是最终形成的唯一管理实体。在人员设置上并没有采取类似1999年艺术街管委会的组织架构(由街道政府牵头区级职能部门),而是由卢湾区一位常务副区长担任主任,副主任分别为区发改委主任、房地局局长、打浦桥街道副主任,工作人员为Y集团物业员工。管委会的常务副主任是区发改委主任,发改委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4],承担起具体的街区管理实属偶然,因为身为主任的副区长并不分管与田子坊管理直接相关的街道、建设、房管及商委等部门,只有通过其分管的发改委出面协调,可见管理机制的设立仍受依赖条线管理路径的影响。这样的组织架构在此后的工作开展中与原有体制发生碰撞,组织失效时有发生。尽管如此,管委会组织架构的搭建是政府针对具体城市治理对象的体制创新,其成立仪式意味着区政府高调对外宣布“接管田子坊”,并致力于将其符号化为本区的“城市名片”,这从管委会成立的新闻稿中可见一斑:
全市首个创意产业园区管委会——田子坊管委会于日前正式挂牌成立。该管委会将加强园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拓展园区功能,通过三年努力,把田子坊打造成集聚文化创意产业、展示里坊风貌、品味海派文化、演绎世博主题的标志性地区,从而更好地服务世博、接轨世博。(摘自卢湾区政府网站,2008年4月)(www.xing528.com)
作为一个新加入空间生产的组织,面对着“市场与社会过度发育、公共管理严重滞后”的局面,管委会不仅需要熟悉掌握整个空间生产态势,以政府职能补救社会自发所产生的不足及矛盾,更面临着与原开发团队及利益群体的关系处理问题。“管委会成立后,从2008年5月到12月,就是弄清楚要做什么。”(访谈记录1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