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住空间的演变与变化

居住空间的演变与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田子坊所在街区的居住空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思南花园属于土地批租及住房商品化时期的“空间产品”,从上述宣传文案可见,在强调中心商圈的地段区位优势的同时,法租界的历史风貌也成为新的住宅空间增值的因素之一,这也体现了从“经营土地”到“经营空间”的旧城更新趋势的变化。

居住空间的演变与变化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田子坊所在街区的居住空间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街区东南面的里弄已经基本拆除,现在有两座30层以上的高层(即思南新苑),邻建国中路的一面也有两座8层的高楼(即吉大公寓和西南公寓),这些楼房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由房地产开发商开发的商品房

(1)单位化福利空间:原水小区(1980's)

位于田子坊东侧的原水小区建于20世纪80年代,由四幢6层住宅组成,一侧与里弄工厂一墙之隔,另一侧仅留出了进出的通道,几乎无公共空间。这是当时非常典型的“零星插建”式的小型住宅区,旨在以建设的方式缓解住房困难。原水小区是由某单位出资建设的,单位房出现的背景是由于当时城市政府无力包揽住房建设,因此开始实行“国家统建和单位自建相结合”的方针。这种新建式的旧住区更新模式支撑了1980—1990年间的住宅建设,但在土地和住房商品化之前,这样的城市建设仍不是列斐伏尔所指的实现资本积累的“空间生产”,而只是一种“单位化福利空间”(于海,2011)。

(2)市场主导的小地块房地产开发:思南花园(2000's)(www.xing528.com)

开发于21世纪初的思南花园位于该街区的东南角(见图5-6),是这一时期中心城区旧区更新的典型。由于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开发地块的规模都不大,被称为“补丁式”或“马赛克式”更新。思南花园由两幢32层板式高层建筑组成,总规划户数423户,地处中心城区,毗邻花园洋房聚集的法租界,同时又位于淮海路、打浦桥两大商圈之间,被开发商宣传为“进可享受繁华、退可品享宁静”的高档居住地段(摘自:思南路88号企划报告),开盘时的房价也高出同地段的老式里弄、单位公房及早期商品房数倍。

思南花园属于土地批租及住房商品化时期的“空间产品”,从上述宣传文案可见,在强调中心商圈的地段区位优势的同时,法租界的历史风貌也成为新的住宅空间增值的因素之一,这也体现了从“经营土地”到“经营空间”的旧城更新趋势的变化。

图5-6 街区建筑住房类型分布(数据来源:同济大学联合设计学生调查,200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