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田子坊所在的卢湾区面临着沉重的旧城改造压力。1988年6月设卢湾区建筑管理办公室,1990年7月成立卢湾区土地规划管理局。1991年3月《卢湾区住宅建设十年规划设想》确定:改造徐家汇路南北两侧19块棚户集中地,其中百户以上11块,进一步改善打浦桥地区、斜土路、鲁班路沿线;按照旧房改造方案,力争完成两个街坊的改造,提高成套率,使1 000户居民改善条件,新增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煤气化,提高环境质量。20世纪90年代初,“斜三”地块(见第四章案例)的改造拉开了全市旧城改造的序幕。至1997年,卢湾区提前3年完成市政府提出的“365万平方米危棚简房”中卢湾区域内33.78万平方米危棚简房的拆除改造任务。1998—1999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暴影响,卢湾区采取积极的招商政策,努力消化危棚简房拆除后留下的存余土地,为新一轮城市形态建设打实了基础。自2000年起,在完善北、中、南三个“现代化中心商”功能区、营造“精品”城区的构思下,掀起了新一轮的旧区改造,并对一些花园住宅和历史建筑进行了产权置换式改造和保护性成套改造。
1994年,由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徐家汇路沿线详细规划》计划将包括泰康路南北街区在内的徐家汇路沿线地区建成一个集商业、住宅、办公、文娱等功能为一体的地区级中心,提高地区环境质量,进一步完善打浦桥地区中心的功能。2001年由日本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编制的《卢湾区新新里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也提出“使各地块在空间功能上发展更完善,形成以现代居住功能、现代休闲服务功能和现代商务商贸功能相贯穿的城市功能”特色,创建一种新与旧的对比与融合的现代化城区。上海市帕莱宁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于2003年8月编制完成《新新里地区控制性详规》,最终提出泰康路两侧街区将由原来的工业、居住功能转为多功能综合一体,原来的旧式里弄被拆除,新建商办居住混合的高层建筑。作为规划中的地区,泰康路街区所在地块的商业价值在旧城改造中被不断凸显,这个横跨三个街区的新新里地区更新项目也经过招投标而交由台湾日月光集团投资开发。
日月光广场建成于2010年,是集轨道交通地铁站、大型商场、高档商务楼及酒店式公寓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与田子坊以泰康路为界南北相隔。该项目于2003年开始招投标,略晚于田子坊的更新起始时间,与田子坊的命运最为休戚相关,其过程将在后文逐步展开。开发前,日月光广场所在街区与田子坊一样是旧式里弄住区,在新天地开启了旧住区“成片综合开发”的先河后,这块早在20世纪末的上海市总体规划中就被定为地区中心成片改造的旧住区等到了“重生”的曙光。一番比选之后,区政府最终选取了台商日月光集团,于2003年谈妥出让合同、出让意向,并根据开发方案编制了地区详细规划。(www.xing528.com)
图5-5 田子坊街区与南侧的日月光中心(来源:google地图,2010)
随着区政府自主意识和更新理念的增强,日月光广场相较同为“大拆大建”的毗邻“斜三地块”的改造,更好地体现了政府的发展意图以及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对旧城更新的引导作用,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绅士化”过程(He SJ,2007)。这种统一规划、综合开发的旧区更新方式与大规模拆平重建行为是政府主导下政企合作项目的典型特征,结果是大规模的原住民动迁不可避免,空间功能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