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更新的制度环境及优化措施

中国城市更新的制度环境及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的重构一直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互为表里,现代化始终是城市变迁的基本约束条件,而城市(空间)也成为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六十年来,中国由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一个前现代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城市空间也随之重构,并成为继续现代化的新的结构条件。此处将从制度背景出发,解释中国城市空间何以在此时被激发成为资源,以及城市政府何来如此大的开发自主权等具体问题。

中国城市更新的制度环境及优化措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空间的重构一直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互为表里,现代化始终是城市变迁的基本约束条件,而城市(空间)也成为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工具(叶剑涯,2012)。六十年来,中国由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一个前现代国家转变为现代国家,城市空间也随之重构,并成为继续现代化的新的结构条件。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由于特殊的情境、制度惯性及特殊战略而具有历史独特性,所谓“中国经验”“中国奇迹”,城市空间结构的配置与重构都呈现出与既有现代化理论的相关解释极不一致的面貌(叶剑涯,2012;陈映芳,2012)。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式的现代化,尤其是计划经济时期,旨在以超常速度达成目标,拉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城市成为重要资源和工具被投入这项巨大的发展社会工程之中,对城市的占用和调动完全服务于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这是六十年城市变迁的基本逻辑。随着空间属性的挖掘,现代化追求都被转化为争夺与重构城市空间的实践,新空间反作用于社会结构的重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发生着急速的社会变迁,从根本上改变着城市空间重组的动力,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分权制度、住房制度、产权制度的一系列制度变革,市场力量、社会力量以及正式/非正式制度力量在空间中交汇碰撞,新的空间形态和新的空间生产方式在剧烈的冲突、解体和重构中形成,城市旧城始终作为城市政治经济活动和历史文化遗存的集中地而占据着城市的核心区位,因此这样的变革在新旧交替的空间中显得格外突出。此处将从制度背景出发,解释中国城市空间何以在此时被激发成为资源,以及城市政府何来如此大的开发自主权等具体问题。(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