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开始,英国开展新镇建设项目。“二战”后,英国政府根据1940年的《巴洛报告》(Barlow Report)和1944年大伦敦计划的建议,在全国兴建17个新镇,分布在大伦敦区、英格兰东西部及苏格兰。建设新镇的主要目的在于疏散大都市人口与工厂,减少交通压力。新镇设计原则是满足所谓“自足性”(selfcontent),即新镇居民均可以在本镇实现就业,不用通勤于大都市与住区之间。因此在新镇设计中,除了适当的住宅外,同时设计有办公场所、工厂、学校、商店、公共绿地及娱乐设施等。
“二战”后美国所发展的新社区大多位于市郊,郊区化的趋势使得诸如洛杉矶之类的大都市无限制地向外发展,而原来的都市中心区则出现了建筑陈旧、公共空间不足、环境污浊及交通滞后等问题,多数中产阶级因此移居郊区,导致旧市区商业日益衰退,渐渐沦为贫民窟。美国政府急于矫正这种都市病态发展趋势,在20世纪50到60年代提出了许多城市重建及更新计划,旨在将衰退旧区改造成充满阳光、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新空间,吸引中、上层居民返回市区,并提高旧区土地的经济价值。联邦政府在这一阶段中的作用是征地、清除和前期开发,因此被称为“联邦推土机”。当时的更新是面对高速城市化后由于种族、宗教、收入等差异而造成的居住分化与社会冲突问题,以清除贫民窟为目标。由联邦政府补贴地方政府对贫民窟土地予以征收,然后以较低价格转售给开发商进行“城市更新”。虽然城市更新综合了改善居住、整治环境、振兴经济等目标,较以往单纯以优化城市布局、改善基础设施为主的“旧城改造”涵盖了更多、更广的内容,但是其所引发的社会问题却相当多,特别是对于有色人种和贫穷社区的拆迁显然有失公平,因而受到社会严厉批评而不得不终止。(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