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债权人与中小股东的角色在强裁制度下的优化

债权人与中小股东的角色在强裁制度下的优化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截至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实践中强裁却被颇为随意地使用,俨然成为“强拆”持异议的债权人和股东的法律武器。本章试图从本源上梳理强裁的制度逻辑,并以美国上市公司重整中的强裁实践作为参照对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实践中发生的强裁提供观察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重整中发生的强裁案件进行分析,并寻找破解强裁困境,保护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可行路径。

债权人与中小股东的角色在强裁制度下的优化

在中国上市公司重整的司法实践中涌现出一个出现频率很高而且关注度呈上升趋势的名词——强裁。强裁是国内重整实务界的一种“行话”,其本源是“强制批准”(cram down),即法官在确认重整计划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可以不顾某些(个别)债权人或者股东的反对而对重整计划予以强制批准,我国破产重整理论与实务界称之为强裁。就像重整制度一样,我国破产法适用的强裁制度也是从现代破产重整制度的发源地美国舶来的制度。强裁在美国的适用一直如履薄冰,法官对其适用慎之又慎,因为一旦适用往往招致学者和律师界的广泛批评。但是截至目前,在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实践中强裁却被颇为随意地使用,俨然成为“强拆”持异议的债权人和股东的法律武器。2010年10月28日,中国资本市场首个专门维护“破产重整案件中债权人/出资人权益”的律师团成立,可见“强裁”演变成资本市场上的“强拆”这种担忧绝非危言耸听。[1]

强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强裁要实现的制度目标是什么?如何防止强裁沦为对异议者的强拆?本章试图从本源上梳理强裁的制度逻辑,并以美国上市公司重整中的强裁实践作为参照对我国上市公司重整实践中发生的强裁提供观察视角,对我国上市公司重整中发生的强裁案件进行分析,并寻找破解强裁困境,保护债权人和中小股东的可行路径。[2](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