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基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把小学六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1—2年级、3—4年级、5—6年级三个学段。基于各学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结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参考多个科技节活动的方案,校园科技节各项活动拟分学段来开展。
1.低年级学段科技活动的设置
(1)不宜设置论文撰写类活动
小学低年级学段(1—2年级)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肌肉力量较小,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进步,但是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比较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书写时,速度慢且字迹不工整。因此,在设计低年级学段的科技节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不宜设置论文撰写类活动。
(2)设置科幻画比赛
低年级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不够发达,很难理解抽象的概念。因此,在设计活动时可以利用学生天真、好动,喜欢绘画,以及色彩运用大胆、创新等特点,为他们设置科幻画比赛。
(3)设置简单有趣的科技活动
《义务教育小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学段的知识目标:在技术与过程领域里,要求学生了解常见工具,知道简单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利用身边的材料和简单工具动手完成简单的任务。
因此,简单又有趣的科技活动更适合低年级学段,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比如,鸡蛋画、科技手抄报、树叶贴画、剪纸、阅读科普书、参观科学馆等活动,还有一些小游戏、小实验的体验类活动,以及要求不高的小制作、小发明活动,一年级小朋友都可以参加。
2.中年级学段科技活动的设置(www.xing528.com)
小学中年级学段(3—4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同时身体发育快。因此,相较低年级,中年级学段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应适当增加活动的复杂性。比如,设置树叶标本制作、叶脉标签制作、现场实验操作比赛等活动。
该阶段的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增强,懂得集体活动的一些规则。因此在科技活动中,可安排该阶段的学生完成一些集体项目,如建高塔、用扑克纸牌搭建筑等活动。这类活动不仅考验个人多方面的能力,还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
同时,该阶段的孩子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最明显的心理特征是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对外界的事物有了自己的认知态度,并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因此,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设计类的探究活动,例如“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作品比赛。
3.高年级学段科技活动的设置
高年级学段(5—6年级)学生的智力有很大的发展,逻辑思维大大增强,创造性思维也有很大的发展,他们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相应的,可以为高年级学段学生开设以下科技活动。
(1)开设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区环保调查、保护野生动物调查、水资源调查等,这些在校外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均适合高年级学生。在这些调查活动中,学生能参与合作分工,学会分析、整理数据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2)开展技术应用比赛
在科技活动中,开设制作纸桥、建高塔、制作航模等比赛,对学生富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将学生的视野从书本拓展到社会技术应用层面。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还能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结合和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