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阅读对话的有效实施方法

中学阅读对话的有效实施方法

时间:2023-07-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话式的基本构成是问与答。在与作品的对话中,首要的问题是提问。在中学施行阅读对话,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首先要与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学生与作品之间交流的中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和作品三者是处于动态的对话过程中的,并在其中或达成共识,或相互体认,形成一种理性宽容的人文情怀。

中学阅读对话的有效实施方法

对话式的基本构成是问与答。在与作品的对话中,首要的问题是提问。当读者面对作品时,他首先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作品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但是生活经验、艺术经验的局限,都决定了作为中学生的读者的鉴赏眼光不可能有效地与作品的意蕴融合。因而需要教师作为中介进行引导,帮助他们与作品进行问与答。

在中学施行阅读对话,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首先要与作品进行对话,做好学生与作品之间交流的中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对作品会预设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是教师自身对作品的诠释。同时,在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的过程中,又会不停地被改写。因此,教师自身应对作品所蕴涵的意义进行合理的体悟,对作品形式有一定分析与把握。例如,教师必须理解作品的语词、意象等可能的象征隐喻意义,理解作品节奏韵律、篇章布局、句式变化等作品独到的形式安排。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各部分的意义,再根据部分进行整体意义的解释,从而形成一个或多个合理的解释。这种对整体的理解又会加强学生对作品各部分的理解。

2.要保持对话双方的平等意识。教师不应强求学生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是教师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而应让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探索。平等的关系是对话能够进行的条件,也是学生乐于对话的前提。作为引导学生与作品对话的中介,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权威压制学生,而应承认在作品前师生均有说话的权利。因为作品是开放的,每个人的艺术经验也是有限的,作品的原初含义与读者现今的解读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差距,这差距是任何读者都无法消除的。虽然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作品前已有对作品意义的预期,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期待,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理解。而且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不拘泥于教师的解释,甚至不拘泥于作者的创作原意,通过对话,提出自己对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的体验和理解,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力,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作品与解读的融合,生发出对话双方意想不到的新东西。学生在阅读中常常会感受到一些教师没有感受到的东西。说出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话语,这说明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作品意义的可能性是无限的,因此,每一次与作品的对话都是一次意义生成的过程,会产生不同的理解。(www.xing528.com)

3.教师不但要学会自己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以《荷塘月色》为例:作者为什么“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月色下的荷塘是怎样的?从荷塘归来作者心境怎样?他归来时怎么又忆起了江南采莲曲?教师在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后,还要帮助学生总结,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进一步加深体验,同时这也是学习如何理解、如何与作品进行对话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学生和作品三者是处于动态的对话过程中的,并在其中或达成共识,或相互体认,形成一种理性宽容的人文情怀。

4.应给学生充分的独立体验的时间。教师首先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的欣赏,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用经验、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只有在学生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可用启发、提问的方式给他们以启迪,引导他们观察、体验、想象。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广泛的积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机会,扩大他们的眼界。好的语言作品不单主题内涵引人入胜,而在形式上常常也是匠心独具。要适当地教给学生一定的语言美、形式美的知识,使他们在阅读中能理解作者的用心,帮助他们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应选择相应的阅读作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反复多次地进行感知、体验。

5.教师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边体验边讨论,让学生通过自己充分的感性体验,将这种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感受带有直觉的成分,可引导学生将问题放一放,搁置数日,经过一番思索后,再将自己的见解形诸文字,以篇章的形式来表达。亦可以是对原作的改写、续写、仿写等再创作形式。总之,阅读后的收获表述应是不拘一格的,而不仅仅是一种“读后感”的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