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0年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确立了语文的文化属性。新版《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并把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情”作为教学目的之一。无疑,新《大纲》把语文的文化属性提高到了语文教学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0年版《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确立了语文的文化属性。在此之前有两个认识阶段:一是片面强调语文教学的政治性,教材选编要“突出政治”,教师的讲授也要“突出政治”,结果是语文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十分厌学;二是片面强调语文的知识性,教材选文面面俱倒,教师追求知识灌输,结果是试题如山如海,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仓库”。这两种认识,实际上都是把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政治工具和知识工具。新版《语文教学大纲》强调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并把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感情”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在课文选编上,也要求“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该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并要求“在全部课文中,文学作品可占60%”。《大纲》还特别要求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无疑,新《大纲》把语文的文化属性提高到了语文教学前所未有的高度。
要达到上述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摈弃片面的“政治性”和枯燥的政治说教,摈弃片面的“知识性”(即“基础工具观”)和填鸭式的教学手段,提倡语文教学的“文化性”(即“交际工具观”)和大文化教学方式。唯其如此,语文教学才能真正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